《激光制造商情》:石教授,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苏州大学材料学科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常务理事。请您谈一下自己的学术生涯?
石世宏教授:谢谢!我于1982年从当时的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然后分配在湖南的涟源钢铁厂工作,从事各种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86年调入核工业总公司所属的中南工学院担任教师,并于89年到上海工业大学攻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硕士。那时激光加工制造还是个新鲜事,所以我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还在机械精密加工、精密测量,特种加工如振动切削等方面。直到1996年,为完成有关核工业企业和大型石化企业的控制阀门等部件强化项目,我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据说是国内研制的第一台5000WCO2激光器开展了高参数阀门的密封面强化,经激光熔覆强化的阀门上线应用后,耐摩擦磨损或抗强腐蚀性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泄漏等事故率下降,阀门的寿命延长了,停产维修周期随之延长,阀门可靠性与寿命的提高对生产线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跑冒滴漏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激光熔覆强化的成功事例和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让我认识到高能束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神奇,此后,激光加工制造就成为了我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我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论文也就随着高参数阀门密封面激光强化的研究应用项目结题圆满封笔。
2002年,我调入苏州大学工作。苏州作为现在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除了大量外资企业外,民营企业也相当成规模,苏锡常地区的产业链比较完备,激光加工的市场非常大并有待开发。面对地方需求,我们借助于苏州大学光学、材料、机械、计算机等相关交叉学科,成立了“苏州大学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并确定其研究方向为激光表面改性与修复、激光快速成形及智能装备、激光新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等3个研究方向。我们发现,近年来,很多企业一方面对激光加工工艺的认识在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外很多用户特别对一些重要产品的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指定要用激光加工方法,这都致使生产商下决心或不得不在加工工艺上采用激光加工技术。需求的必然出现,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契机和更加广阔市场。
《激光制造商情》:激光表面修复技术是苏州大学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的强项之一。请您谈谈近期该所从事的激光表面改性修复研究有哪些?这些研究的应用在哪里?
石世宏教授:近期我们在激光表面改性修复方面研究与发展的重点有四个:一个是激光表面强化改性与三维修复,这个主要是针对冶金、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生产现场的某些重要、关键零部件,比如各种轧辊工作表面、高参数阀门密封面的强化或修复;第二就是移动式激光强化修复,其主要应用背景就是沙钢等企业现场某些不便拆卸和不便搬运的大型部件在线修复,我们利用机器人+光纤激光器系统,集成的系统可运载移动到生产现场对生产线上破损的机件进行修复或抢修;第三就是中空激光光内送料激光熔覆和三维成形加工工艺开发与喷头产品的系列化,以满足不同激光加工设备和不同加工工况的配套需求。第四就是半导体激光加工工艺应用和装备的集成。
全文更精彩:
《激光制造商情》: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三维实体快速自由成形制造新技术,它也是不久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三维打印”技术的一种。西方媒体把这种实体自由成形制造技术誉为将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我国在增材制造技术的推进上最近有何举措?苏州大学在激光三维快速成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激光制造商情》:石教授,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激光加工与激光快速制造),请谈一下我国以及国外对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并做下比较,以及其应用情况?
《激光制造商情》:金属机械部件运作时间长了,就会或多或少出现磨蚀、损坏、开裂等问题,不能继续服务而报废。而采用激光对部件进行修复,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变废为宝。请您谈谈这种“重复利用”技术的发展潜力,可举实际应用二三例说明。
《激光制造商情》:机器不是每天都要修复,一些资金有限的企业无法自购昂贵的修复设备,这就衍生了激光代加工服务。苏州大学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对外承担激光表面强化、修复等项目,这样该所既是科研中心,也是技术代加工承担者。国内外的激光科研中心都有这种现象,这样的模式有何优势?
《激光制造商情》:假设未来激光强化修复社会需要大增,必然会催生出一批专业从事激光强化修复代加工的企业,届时会出现科研与产业分工,产-研合作的局面。至今为止,苏州大学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如何?技术转让成果有哪些?
《激光制造商情》:2012年12月中,苏州工业园激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会成立,最后,请您谈谈苏州激光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几年的趋势。放眼全国,目前华东(苏浙沪)地区激光产业水平如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