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柳宁教授
《激光制造商情》:柳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激光制造商情》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暨南大学的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历程?
柳教授:暨南大学的机器人研究团队成立于2003年,我们主要是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从电子系的一个教授研究团队,已经升级成暨南大学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同时也是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中心。
《激光制造商情》:自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年增长率超过30%,然后据我们了解,超过80%的市场都是被国外公司占据的,您认为导致这种局面是有哪些原因呢?
柳教授:这是一个很大问题。一般来讲,工业机器人要求两个要素。第一,可靠性。第二,它的功能和技术经济性。我们从行业上来看,汽车行业大量地使用机器人成了一个标准模式,那么这些机器人由于可靠性和它的负重、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国内目前还没有机器人厂商能够解决这种机器人的制造问题,所以汽车行业基本上还是国外四大家族垄断。
在电子行业,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特别是在手机的结构件制造、电路板制造、手机装配这些领域,在国际上有机器人厂商做的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进来了,但是国内也有一些机器人的厂商针对这种还没有形成垄断、还没有形成固定模式的这样一个细分市场做了一些工作,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中国的机器人还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
那么,在一些传统的制造业,比如说冲压,过去冲压我们靠人工去搬运上下料,而日本人给我提供的方案是六关节的机器人,但是方案这个太贵,不可行。中国人很聪明,他们就用了一个直角坐标机器人,或者加一个旋转轴,或者加一个末端结构,这样就解决了技术经济性问题。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基本上是中国的机器人的天下,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机器人和外国机器人差别有多少,只是看在什么行业、在什么领域,我们和别人的技术做一个相对的比较。
《激光制造商情》:自从2014年以来,国家已经意识到发展高端工业机器人的重要性,而在地方上出现了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柳教授:遍地开花没有问题,特别是民营经济进入这个领域,我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当然,它的另外一方面,也就是可能的资源浪费,重复的建设可能会有浪费,但毕竟这不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大家都是靠竞争来解决问题,所以应该说要相信我们的企业家,当他们遇到风险和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不得了的大问题。
《激光制造商情》:我们目前的工业水平离发达国家在技术上还是有许多年的差距,在很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存在瓶颈,包括工业机器人也一样,您认为我国企业应该像美的收购库卡那样,还是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
柳教授:技术研究层面是一个问题,然后资本运作层面是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现在积累了很多的财富,民营企业家有很多的钱,他们通过收购快速地接近、消化国外的技术是一个方向,但是,我认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握还是得靠我们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资本的运作只是一个外部的条件,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
《激光制造商情》:工业机器人不仅在生产、组装、搬运、加工、装配上,而且在一些危险、高污染环境作业中代替人工,而且其发展也是非常灵活,可以说给一些传统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请问您如何看待激光机器人的前景?
柳教授:激光加工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原来我们用的是刀具的加工,现在变成了光的加工。那么,激光加工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要求自动化和智能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还有其他的一些系统技术就必然地出现了,所以应该讲这样一种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就是说,我们不能只考虑光,我们还得考虑电,还要考虑计算机,还有考虑人工智能,这样才能顺应整个世界的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潮流。
《激光制造商情》: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您认为如何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如何更好地对接其他产业的应用?
柳教授:机器人产业,应该说,随着技术进步的水平进入了大规模应用的阶段。那么如何引导这个产业的发展,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第一个,政府在于立规矩,做标杆;第二个,行业在于沟通技术的交流;第三个,企业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样才能让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下去。如果都是像过去那样一哄而起,都是靠政府补贴,依靠抄袭别人的技术来发展似乎是一条走不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