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至11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一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自动驾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也逐渐开始在新能源车上普及。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国产新能源车还只有小鹏P5等少数车型,但到了2022年,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国产新能源车至少已有16款。
越来越多新能源车搭载自动驾驶功能,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激光雷达便是其中之一。华西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乘用车领域激光雷达市场将达到261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980亿元。
在激光雷达因自动驾驶普及迎来爆发的前夜,其行业内部也在迎来技术迭代的重要时刻。当前第二代激光雷达虽然已经具备上车的必要条件,但更多还是解决有得用的问题。尺寸更小、性能更稳定的第三代激光雷达虽未得到大范围普及,但已经有技术相对成熟的企业诞生,洛微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什么是第三代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在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如何?洛微科技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GPLP犀牛财经对此与洛微科技CEO冯宁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与欧美激光市场完全不同
在国外,激光雷达的境地相对惨淡:
2022年11月6日,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和后起之秀Ouster两家上市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市值仅为4亿美元,现金储备仅为3.55亿美元。
2022年10月,号称全球车规级激光雷达鼻祖、24年前创立的Ibeo在官网上公告,德国汉堡法院已经批准其启动破产程序,成为海外激光雷达领域第一家破产的上市公司。
与之相反,在中国,激光雷达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这不禁令人感慨“东边日出西边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地呢?
“首先,实际上新能源车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占比也很高,这给中国的激光雷达厂商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市场和土壤,市场足够大;
其次,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国内的消费者群体比较大,也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消费者接受度比较高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是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强,整体上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新技术的上车使用都会有比较大的信心。因此,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反而有更多的机会,国外虽然有很多公司做得比较早,但没机会上车。
国内的技术力量不比国外差,整个的消费群也很大,这都是很大的优势。”洛微科技CEO冯宁宁总结说。
客观而言,Quanergy和Ibeo的激光雷达产品技术固然领先,然而,激光雷达上车还需要满足形状、尺寸、可靠性等严格的车规级要求,同时需要考量产品性价比、供应链稳定性、量产能力等多重因素,这个背景下,多数的中国车企选择了国产激光雷达。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快速突破ADAS前装定点,这也让中国供应商集体突围,据Yole统计,从2018年到2022年,全球ADAS前装定点数量约有55个,其中中国供应商占50%。
这给了中国激光雷达厂商新的机会。
中国的激光雷达市场正在快速演变
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与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自动驾驶实际上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有人的辅助驾驶,为了进一步提高驾驶安全性;第二个是无人的自动驾驶,把人在驾驶上的工作释放掉,获得极大的生活驾乘体验。
那么,自动驾驶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做的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自动驾驶解决了人类驾驶时眼睛对周围环境观察和大脑最终判断的动作,看的动作一是看有没有物体在车辆前面,二是判断是什么物体,距离多远等等,最终的目的是做出一个个有效的规避动作,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其中,激光雷达必不可少。
这里面涉及的传感器就有两种:一种是视觉,也就是摄像头观察周围,第二个是对物体的距离感知,这就要靠激光雷达来实现,激光雷达能判断这个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通过这个物体的坐标来判断车需不需要做一些规避动作。
那么,如何让激光雷达更精准呢?
伴随着激光雷达底层器件的前沿发展,激光雷达技术目前也正在快速迭代当中。
“第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广泛应用的是机械式激光雷达,目前伴随着技术方案的不断创新,半固态激光雷达正在普及,未来,伴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正在朝着芯片化、集成化持续发展。这就是洛微科技目前所做的下一代或者可以称为第三代激光雷达,从激光雷达的尺寸、性能、价格等都做了进一步优化”冯宁宁表示说。
简单而言,就是通过芯片处理解决感知的问题。它对于外界场景的观察及判断都是通过封装好的固态芯片去实现的,可靠性很高,因为是通过半导体芯片去实现的,半导体行业成熟技术的加持可以让整个激光雷达产品价格也变得很合理,尺寸也比较小。
而这正是洛微科技目前所做的事情。
“在固态激光雷达领域,洛微科技应该说是站在了行业技术的第一梯队,我们的技术研发非常快速有效,研发进度也与市场紧密相连。从中长期来看,我相信洛微科技在固态激光雷达领域将会成为一个领先者。”冯宁宁表示说。
伴随着2022年一部分车型开始使用第二代激光雷达,车企对激光雷达的性能、价格、尺寸等需求就会逐渐明朗清晰,而这些信息则会传导到洛微科技,融入到下一代产品研发当中,真正解决客户在自动驾驶中的痛点难点。届时,洛微科技作为第三代固态激光雷达的产品也将呼之欲出。
对话洛微科技CEO冯宁宁:
1、GPLP犀牛财经:2022年的疫情对你们有何影响?
洛微科技CEO冯宁宁:我想应该对所有人影响都挺大的,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对很多行业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但疫情也不是第一年,大家还是有一些预期的。今年比较特殊的是行业里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去年半导体是比较热的,今年半导体行业出现了一些起伏,导致整个跟半导体相关的行业包括资本都冷了一点。当然这个是正常现象,因为预期总是跟实际的步调会有一些差别。
激光雷达涉及的元器件有很多,因此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洛微科技一些处于研发期的项目的确在进度上受到一些影响,但随着后期疫情影响的减小,我们也逐步追赶回来。总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内部需要有相关的策略与之匹配。
2、GPLP犀牛财经:2022年的疫情对你们融资有影响吗?
洛微科技CEO冯宁宁:总体上来讲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并不会对硬科技类投资人产生特别大的影响。相反,疫情的影响也算是给投资人、企业一个契机,让大家对资本使用更加理性化合理化,也是一个调整期。
我们的融资发生在今年上半年,跟去年的半导体行业热有一点关系,但是我们在做这轮融资的时候,也感受到了一点变化。感受就是投资人对投资的动作和考量会更加精致,更加合理,我觉得这是个好事。
本身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一个覆盖面非常大的行业,随着这个行业热度提升,周边的行业也会被带动起来。车载行业到目前为止是跟半导体应用相关的比较大的一个风口。虽然投资人现在对半导体行业资金的投入会逐渐趋向理性化,但自动驾驶大的方向肯定是要实现的,跟自动驾驶相关的行业发展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趋冷也好趋热也好,投融资是肯定要持续下去的。与此相关的新兴半导体行业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具有核心技术实力,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3、GPLP犀牛财经:您是觉得现在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是否过热?
洛微科技CEO冯宁宁:过热肯定是的,也是新兴技术发展的必然。一个新技术,新概念的推动,必然要经历预期、过热和回归理性的过程。所谓过热也和资本导向有一定关系,因为资本是希望推动一个新概念,通过资金的投入快速获得一个回报,也就是资本对于投入会有个预期。过热产生的原因是它的预期跟现实不匹配。硬科技不像早期互联网回馈非常快,技术的发展需要一段时间去积累。
但是长期来看,真正推动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还得是能够使人类发展的硬科技,而资本是催化剂,这个是我们的看法。所以说我不觉得它有什么大的问题,只是需要去很认真很谨慎很合理地去考虑一个新技术,并且思考对它的信心是基于什么背景和推动力,然后认认真真按其应有的规律推动它,就会最终产生比较大的回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