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双碳”实验室由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共建,成立于2021年12月7日。据悉,这是江门抢抓“双碳”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将为全省乃至全国打好碳达峰碳中和硬仗作出江门贡献。
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江门主动对标党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鹏城实验室时的指示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全力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实验室,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建设,锻造“双碳”领域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江门市抢抓机遇加快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摄影:张奕维)
牢记“国之大者” 抢抓机遇布局“双碳”战略科技力量
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认识到战略科技力量是管未来管支撑的关键一环,认识到重点实验室是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摇篮,必须全力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江门布局,打造江门“科技王牌军”。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大力支持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推动“双碳”前沿技术攻关、未来产业落地布局。
2021年12月7日,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江门市人民政府分别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协议……这不仅标志着江门“双碳”实验室正式“启航”,驶向“双碳”产业新蓝海,更是江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粤港科技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点科创平台布局的重大举措。
站在一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实验室的“成长之路”,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江门布局建设“双碳”实验室,不仅在于实验室本身,更在于实验室的支点和杠杆作用;不仅着眼于当下,更着眼于长远;不是局限于江门,而是胸怀全国全世界。这是江门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行动。
集聚创新资源 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技创新
走进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一片规划完整、生机盎然的试验田,尤为引人注目。这正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绿色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教授,江门“双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徐明作为牵头人,开展实验的“二氧化碳生物利用示范基地”。
徐明教授在介绍中说,二氧化碳既是温室气体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植物光合速率,从而提升作物、蔬菜和水果等产量,同时又能把一部分二氧化碳通过根系和凋落固定到土壤中,形成土壤碳汇。此外,增施二氧化碳也能提高秸秆产量,作为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物产量提高可以节省更多耕地,减少毁林开荒,起到保护森林碳汇的作用,也能达到减碳增汇的目的。
目前,实验室已瞄准硅能源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生态碳汇与碳资源利用、碳捕集与封存、“双碳”政策与系统设计等五大研究方向,正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科研创新团队,推动实验室加快建设。
从实验田的“蓬勃”到研究方向的“考量”,处处体现着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正沿着国家所需、广东所需、江门所需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发挥“牵引效应” 推动“双碳”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已吸引了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创新航技术研发中心(江门)、美达股份低碳新材料研发中心、ABB新会节能技术体验中心等近10家科研机构、企业等,正在形成“1个核心+N个骨干平台”的实验室科研平台体系。
同时,华为数字能源、铁塔能源、远景动力、金开新能源等行业标杆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等重量级高端人才纷纷慕名而来,考察调研实验室。
面向未来,江门“双碳”实验室逐步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牵引效应”,可以预见,这里必将催生一个个新产业、新企业、新业态落地,必将吸引众多急需突破技术瓶颈、处于转型升级质变阶段的大项目大企业向其集聚靠拢。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今天的江门“双碳”实验室,正朝着全国重点实验室阔步迈进;未来的江门“双碳”实验室,必将成为国家“双碳”领域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