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学、激光科学、光电子学、强场超快科学家-徐至展 |
徐至展,男,1938年12月16日生,江苏常州人。1962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所长,现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国家97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目前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光学学报主编,《Chinese Optics Letters》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Chinese Physics》等编委。1997年被选为美国光学学会荣誉会员(Fellow),1998年被选为中华光电学会(美国)荣誉会员(Fellow),2000年起担任国际量子电子学理事会理事。是1993年世界(华人)光学大会主席、1997年国际激光光谱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1998年国际先进激光与光电子学会议主席、1999年国际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会议主席、2000年亚太地区激光学术讨论会主席、2002年亚太光学与光电子国际学术会议共主席等。 徐至展长期从事并主持现代光学、激光科学、光电子学、强场超快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高功率激光、X射线激光、激光核聚变、激光等离子体、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新型超强超短激光、强场物理与超快光科学等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系统并重大创造性成就,为我国上述学科领域的开拓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徐至展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百三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43篇,EI收录论文近100篇)。近年二十余次被邀在美、英、德、日、俄、瑞典、加拿大等国举行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特邀或主题报告。主持并作为第一获奖人完成的十项重大研究成果曾14次获得国家级或国家部委级科技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二项(1995、2001年)、三等奖一项(198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1995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一项(1978年)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项等。 徐至展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与高度评价,发表的许多学术论文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国际上曾有多种学术刊物专门报道并高度评价了他的研究成果。美国光学学会主席团在选举徐至展为该学会的Fellow时,高度评价(书面)他的学术成就:"徐至展在激光物理和强光光学领域,尤其是在激光核聚变、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以及X射线激光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1991年他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学部委员(院士)之一。1998年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香港)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徐至展自1979年以来已招收培养了50名博士生,20名硕士生,接受过20名博士后,在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方面也作出杰出贡献, 1990年以来七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级优秀研究生导师。近几年,培养的八位博士相继获得国际著名的德国洪堡基金,近年培养的两位博士还分别获得首届(1999)、第二届(2000)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徐至展是1990年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89、199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1993年度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6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研究方向: 光学 1.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2.激光物理与技术 3.超快光科学与强场物理 4.强激光物理与技术 理论物理 1.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2.强场物理 3.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原子与分子物理 1.激光与原子、分子及团簇的相互作用 2.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学 等离子体物理 1.激光等离子体物理与诊断技术 2.激光等离子体物理与诊断 凝聚态物理 1.凝聚态物质的光学与光谱学特性 光学工程 1.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 2.超快信息光子学及交叉应用 3.现代光学成像技术及应用 4.飞秒超强激光物理与技术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