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洵
光学家,1936年12月6日生于陕西咸阳。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从事瞬态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中国核试验、激光核聚变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研制了8种变象管高速摄影机,使中国超快现象诊断的时间分辨率提高6个量级,响应范围覆盖红外到软X射线整个波段,为开创中国光电子类高速摄影领域做出了贡献。在中国首创转移阴极与冷、热铟封技术,最先研制成双近贴聚焦象增强器。提出联用激光照明、干涉滤光及象增强器技术,解决快、暗、小目标测量难题,发展了中国新一代靶场光测设备。在国内率先研究透射式负电子亲和势GaAs阴极及场助Ⅲ-Ⅴ族光阴极与第三代象增强器,发明了钯银氧铯阴极,为中国光电器件及夜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西北大学双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0年6月,侯洵院士应聘为河南大学物理系教授。
侯洵院士亲自参与研制了一系列电光与光电子类型的高速摄影机,主要有:中国第一台克尔盒高速相机、电视——变像管高速相机及光纤——变像管毫微秒扫描相机、激光核聚变及多种超快过程研究用的可见光皮秒扫描相机、X-射线皮秒扫描相机、四通道纳秒变像管分幅相机、红外皮秒变像管扫描相机、皮秒变像管分幅相机、重返大气层表面烧蚀情况用的变像管高温测量仪等。双楔型克尔盒的理论分析及所推导出的计算公式比国际上发表的结果早两年。变像管高速相机综合了现代物理、光电子学、精密机械、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满足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急需,1985年与其他观测仪器一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侯洵获个人获奖证书,排名第五。上述一系列超高速瞬态现象观测设备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超快现象研究的时间分辨率从微秒进到了皮秒,提高了六个数量级,响应波段从红外覆盖到了软X-射线,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侯洵本人继龚祖同院士、王大珩院士之后于1990年成为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的中国国家代表。自1978年以来,他参加或带团参加过多次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学术会议并作为节目委员会主席协助王大珩院士组织了1988年在西安召开的第18届国际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会议,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