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深度解读

上周国际科技要闻回顾

星之球激光来源:中国科技网2015-07-06我要评论(0)

  一周国际要闻(6月29日7月5日)  本周焦点  美国龙飞船命殒长空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6月28日第七次执行国际空间站货

  一周国际要闻(6月29日—7月5日)
  本周焦点
  美国“龙”飞船命殒长空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6月28日第七次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任务,但其运载“龙”飞船的“猎鹰9”火箭在发射后不久即在空中爆炸,船内物资毁于一旦,国际空间站货运任务一年内再次遭遇重大挫折。
  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执行航天货运任务中的首次失败,事件中损失了大量研究设备,对国际空间站的运转来说也有重大影响。该公司本计划当天尝试让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垂直降落在海中一艘无人船上,因而此次发射尤为引人关注。
  本周明星
  液态氘:在高压下被挤成“金属”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德国罗斯托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团队日前利用20兆高斯磁场的大型Z机器,将绝缘体变成导电体甚至超导体,成功地在高压下把液态氘(重氢)挤成类金属。氘可用于热核反应,被称为“未来的天然燃料”,此次的结果是科学家更接近生成固体金属氢的最终目标。
  外媒精选
  光具有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据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称,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理论证明,光有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在均匀介质中,比如说空气中,光的自旋为零;但在两种媒介的“接口”处,比如在空气和黄金之间,光波的属性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发生横向自旋。而这种自旋的方向锁定为光波的行进方向。因此,用正确的方式观察,就会看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拓扑成分。
  前沿探索
  “大撕裂”或为宇宙终极命运
  人们所知道的一切物质都起源于宇宙大爆炸。现在科学家得出结论,一切将以同样剧烈的方式终结:宇宙大撕裂。新的理论模型显示,随着宇宙不断扩张,从星系到行星再到原子在内的一切物质最终将在消失之前被撕碎。不过也没必要为此感到紧张,因为据预测一切将在220亿年以后发生。
  单原子被微波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物理学家找到了一种方法,使用我们习以为常的微波辐射,将单个原子冷却到了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附近。最新方法意味着科学家们距离研制出运行速度更快的量子计算机更近了一步。而量子计算机有助于厘清和解决目前困扰我们的很多科学难题。
  新方法促光子多维度量子纠缠
  此前科学家发现光子通常会在量子属性的一个维度进行纠缠,也就是它们偏振的方向。而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气工程师发现了使光子发生多维度纠缠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以使光子的数据传送量实现数倍提升,在量子云通信和分布式量子计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周争鸣
  机器人“蓄意”杀人?
  近日,一位男子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工厂新生产线上安装机器人时,被机器人抓住并压死。有媒体报道称“德国大众发生机器人攻击事件”,对此专家表示,目前机器人还不具备主动攻击人类的水平,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更大。
  一周之“首”
  首次用拉伸二硫化钼晶体造出能隙可变半导体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科研团队首次通过拉伸二硫化钼的晶体点阵,“扯”出能隙可以变化的半导体。这一研究成果将对传感器、太阳能等多领域带来广泛影响。就太阳能领域而言,由于这种人工晶体结构对更大范围的光谱都很敏感,因此具有用于制造更加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的潜力。
  “最”案现场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创三项纪录
  正在环球飞行的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北京时间7月3日晚降落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的机场。该飞机在从日本名古屋飞往檀香山的118个小时不间断飞行中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最长时间太阳能飞机不间断飞行、最长时间单人驾机飞行和最远距离太阳能动力飞行。
  一周技术刷新
  微型量子点光谱仪问世
  7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描述了一个用195个不同的量子点做成的光谱仪,而这种光谱仪将比手机照相机镜头的图像传感器还要微型。这一系统兼具了高性能和简洁性,容易制造并有进一步小型化的可能,为制造更高性能的光谱仪铺平了道路,其未来应用包括太空探索、个性化医疗、微流控芯片实验室诊断平台等。
  多成像技术3D打印心脏更精确
  美国海伦·德沃斯儿童医院的先天性心脏病专家,首次将两种常见的成像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3DTEE(3D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打印出更精确的3D心脏模型。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概念论证研究也为把这些技术与第三种工具——磁共振成像(MRI)结合开辟了道路。
  激光微爆技术把硅变成复杂新材料
  硅是制造计算机芯片的常见材料。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在硅上制造出激光诱导的微小爆炸,从而创造出多种奇特的新材料。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新技术有望为超导、高效太阳能电池和光传感器领域带来更简化的创新和制造工艺。
  200小时不间断制氢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低成本水分离器,阴阳电极均采用同种催化剂氧化镍—铁,可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用水生产氢气和氧气,其连续工作200多小时是一个创世界纪录的性能,可望为交通和工业领域提供清洁、可再生的氢能源。
  智能系统能自行修复程序漏洞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外展示了一种能够自行修复程序漏洞的系统。这套名为CodePhage的系统,可在无需人工干预、不用访问应用程序源代码的情况下,从其他程序中寻找合适的代码,对存有高危漏洞的程序进行修复,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奇观轶闻
  摩擦起电开车就能发电
  内燃机因其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备受诟病,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改善这种状况。中美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能从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中收获能量的纳米发电机,有望将此前白白浪费掉的能源回收。据称,该装置能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提高至少1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新闻更新 关键字库 产品更新 企业名录 新闻文章 会议展览 站点地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