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买大尺寸电视还是投影仪?组建高档家庭影院时,我们往往会有这么一个疑问。本来消费者们就已经深陷选择困难症了,但最近又突然跑出来“激光电视”这么个玩意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电视、激光电视、投影仪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色是什么吧。
激光电视就是投影仪?
激光电视就是投影仪?这句话对,也不完全对。普通投影仪产品可能只会包含一个机身,但激光电视售卖的话会包含幕布、投影机身以及音箱,这样才算是完整的“电视体验”,这是产品形式上的差别。
另外,激光电视敢称“电视”,原因也在于它的超短焦特性。其投射比一般都在0.24以下,55cm左右的距离就可以投射出100寸的大画面。如此便不会占据太多空间,直接放在电视柜上即可。
激光电视或者说是激光投影仪,其采用的当然是激光作为光源,而普通投影仪普遍采用的是氙气灯作为光源。既是投影仪,激光电视当然也需要反射芯片,大部分产品使用的是大家熟悉的DLP技术。没错,很多投影仪产品也会声称采用的是DLP芯片,这也是目前反射显示设备所使用的主流技术。这里有必要简单科普下什么是DLP。
所谓DLP,就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中文名为“数字光处理”。其核心是一块名为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元件的芯片,它的任务就是产生像素。如果投影仪的分辨率为1920×1080,那么内部的DMD芯片上就有1920×1080个微小、可翻转的微镜单元,与图像信号的像素相对应。当这个像素需要发光时,微镜就会翻转将光线反射到镜头上,你就能看到颜色了。如果这个像素不需要发光,那微镜就会反向翻转不让光线反射到镜头上,那么幕布上的这个像素就显示黑色。DLP技术就是利用该机制将R、G、B三种颜色的光分隔成像素,进而通过镜头投射在幕布上。
因此激光电视的构造与大部分投影仪是相同的,当然也不排除激光电视使用其他反射技术的可能。只是目前两者间的区别仅在于两点:一是激光电视必然是超短焦投影仪,二是激光电视使用的是R、G、B三种波长的连续激光作为光源,与大部分投影仪采用氙气灯或LED+色轮来获得R、G、B三色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激光电视在色彩与寿命上具有优势。
究竟选哪个好?
先从显示效果谈起,电视与投影仪之间的选择问题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了。投影仪的优势在于色彩还原性好,没有电视那么生硬,画面尺寸也可以任意调整。电视的优势在于可以做到高精度,同时成本也不会太高,另外就是高亮度。OLED与量子点等技术的采用,让电视对投影机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色域差距。
激光电视由于使用的是激光作为光源,理论上能比普通投影仪获得更鲜艳的色彩。同时它也不存在有灯泡寿命的问题,所以不需要在使用了一两年后就需要更换灯泡,在寿命上能与电视比肩。可以说,激光电视是比普通投影仪更高级的产品。
不过电视、激光电视、投影仪之间的选择问题,其实不是画质或寿命问题,而应该是成本与尺寸问题。殊不知一台85英寸的4K电视就要十几万,相比之下一台非超短焦的投影仪只要几千元,高端点的要上万元,至于超短焦投影仪就更贵了。目前市售的100寸激光电视价格一般会在6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当然还包含了幕布和音箱。对激光电视来说,要获得大尺寸的画面并不会像电视那样增加过多的成本。因为它属于投影仪,只要幕布的尺寸确定,画面的尺寸也就确定下来了。只是目前它的最高分辨率还是停留在1920×1080,存在技术瓶颈。
显然,如果对大尺寸画面有需求的话,激光电视无疑是最合适的。大尺寸液晶电视成本太高,最新的OLED电视则根本还达不到85英寸的面板量产。激光电视的亮度已经可以与液晶电视比肩,也适合放在客厅里,其适用范围比普通投影仪更广。难怪有些品牌会认为激光电视才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因为它既弥补了投影仪的一些弱项,也具有平板电视的一些优点,最重要的是它看起来更有逼格一点嘛。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曾经市面上也存在过真正的激光“电视”,同样也是反射型技术原理,成品就是激光背投电视。不过背投电视的命运大家都懂的,体积比CRT小,但厚度是无论如何都做不薄的,最终也就是被液晶电视所取代。总之,目前的激光电视与平板电视没有任何关联,它只是一整套更先进的超短焦家庭投影解决方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