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5月22日报道称,如果遭到数量足够多的、类似中国现在部署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袭击,美国海军也不用指望其舰船可以存活下来。
报道称,据美国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发布分析人士马克·冈津和布赖恩·克拉克撰写的报告显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是发展大量技术超前的武器,如无人机、激光武器和电磁武器等,可在相对短的距离内同时拦截数量巨大的来袭导弹。
报道称,北京已经部署了数千枚巡航导弹和数百枚弹道导弹,可以打击美军在韩国、日本冲绳和关岛的基地。美国空军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了“爱国者”防空系统,但该系统设计对付的目标是朝鲜的单枚弹道导弹。如果中国对美国基地进行密集的导弹袭击,“爱国者”系统将无能为力。
报道称,中国导弹也越来越智能,特别是鹰击18巡航导弹,这是一种威胁巨大的反舰导弹。鹰击18导弹的射程为290海里,大部分距离的飞行速度为0.8马赫,但一旦导弹接近目标,处于战舰的防卫武器射程之内时,它会突然加速,最高速度可达2.5马赫。鹰击18导弹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被追踪和摧毁。
尽管如此,还是有办法阻止中国导弹对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力量进行瘫痪打击,只不过需要好几年时间,代价也很高昂。
冈津和克拉克的报告认为,美国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远程导弹防御系统足以应付一切。两位专家提出一种结合战术和新技术的混合策略,包括电磁轨道炮、防空激光武器以及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正在开发的制导炮弹。
报告建议,如果可能的话可让基地化整为零、分散部署,增加中国导弹瞄准的难度,迫使中国加大开支,研发射程更远的武器。
报道称,先发制人打击导弹发射平台也很重要,两位作者希望利用无人机——数量要多——以及隐形轰炸机(如B-21轰炸机),渗透中国的防空系统。
美国不需要放弃防空导弹,只是不要依赖各种代价昂贵、射程远的防空导弹。电磁武器的开发成本极高(每台制造成本可达数千万美元),所以应更多地发展激光武器、高能微波武器和短程及中程导弹等可以大规模发射的武器。
如果这个想法得到接纳,那么五角大楼的反导防御概念将发生重大转移。如今海军战舰装备近防武器如方阵近防系统,可在导弹击中战舰数秒前摧毁来袭导弹,但这是最后手段。
报告提出的是一个几乎全部由短程武器组成的防御网,电磁轨道炮和成本更低的导弹注重中程目标打击。激光武器受到的限制主要是功率限制。但这是军舰考虑的问题,而不是陆地上的军事基地要关注的。
报道称,目前还不知道这种理论能发挥多大作用,除非爆发一场真正的战争加以验证——但最好还是不要有这种验证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