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著名激光医学专家顾瑛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Candice 来源:医谷2016-06-23 我要评论(0 )   

近日,新增的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著名激光医学专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顾瑛教授入选。

近日,新增的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著名激光医学专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顾瑛教授入选。

顾瑛院士1982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和2000年获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88年起在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激光医学科工作,任住院医师(1982)、主治医师(1990)、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2)、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主任医师、教授(1997)、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博士后研究者导师(2003)。
QQ图片20160623101321

自93年起任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激光医学科主任,从事激光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发明了新型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开创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并在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强激光和弱激光治疗及色素病变的无创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创新工作,负责和参加科研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国际激光医学会学术奖,“求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总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4项优秀论文奖,共16项。已发表论文180余篇,专着1部。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2001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03年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二次荣立三等功。现任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会医用光学和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疗法与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北京光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承担国家、军队、北京市“十一五”课题及合作研究课题等6项。

顾氏疗法为鲜红斑痣病人带来福音

从我国第一批激光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到第一批激光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6年的耕耘与探索,顾瑛在激光医学的光动力疗法、强激光和弱激光三大分支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光动力疗法是通过注射光敏剂,利用光敏在病灶局部产生的光化学效应, 杀死病变组织,早期仅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而顾瑛却大胆地突破了这一禁区,在国际上首开光动力疗法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她发明的新型光动力疗法用于鲜红斑痣的治疗,利用激光光敏技术对鲜红斑痣真皮浅层病变的毛细血管网进行精确的选择性治疗,彻底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鲜红斑痣无瘢痕治疗的难题,在对病变的选择性、作用部位的精确性、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性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为我国数百万鲜红斑痣病人带来了福音。这一方法被业界称为“顾氏疗法”,并于1993年获国际激光医学大会学术奖,1997 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顾瑛没有满足于“顾氏疗法”带来的声誉,时时在治疗中寻找现有方法的不足,她发现目前普遍运用的第一代光敏剂HpD 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稳定,便把目光进一步投向光敏剂的改进研究上。1994 年,她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肿瘤和鲜红斑痣的治疗。从走进激光医学殿堂那一天开始, 顾瑛的研究视野始终是开阔的。她参与研究的胃镜下激光引爆碎石术治疗胃结石的方法无需住院、无创伤, 治愈率达100 %, 现已取代外科胃切开取石术,成为胃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199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她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内凝固术治疗肝肿瘤、深部组织血管瘤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取得满意疗效。

近年,顾瑛又带领她的课题组在激光生物学效应和弱激光治疗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创造了三个国内外“第一”:开展激光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转染外源基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探索提高外源基因对正常细胞转染率及表达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实验数据;进行激光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抑制损伤性血管内膜增殖的研究,为激光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开展无创性经直肠激光内照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新方法,消除了传统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显着提高了治疗效果。

如今的顾瑛,承担了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队“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指令课题和杰出人才基金课题的研究,完成了一部激光医学专着和89 篇学术论文的着述。她还担任《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主编、全军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光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 被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科技新星” ,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多次立功受奖。1993 年她成为解放军总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 经过数年努力, 该院激光医学科已成为我国激光医学重要的临床、科研中心和激光医学高等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顾瑛等研制出可静脉给药的双光子光动力治疗光敏剂

光动力治疗(也称光疗)以其选择性好、创伤小、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新兴手段。传统光疗由于药物的吸收波长在可见区,光对病变组织的穿透性有限,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近年来新兴的双光子光动力治疗技术,通过采用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较大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光敏剂,可以大大提高该技术的有效性与适用范围,但目前一直缺乏可直接静脉给药的高效双光子光疗药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双光子光动力治疗药的基础研究。近日,理化所研究员吴飞鹏和赵榆霞与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教授顾瑛合作,通过化学手段修饰亚苄基环烷烃酮分子,研制出了在生物光学窗口既具有高效双光子吸收又满足临床静脉给药要求的小分子光敏剂。通过荷瘤小鼠实验,充分证实了双光子光动力治疗的效果,经一次光照治疗后小鼠肿瘤的生长即被明显抑制,小鼠的生存期延长了一倍。该研究为推进双光子光动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解决了最大的技术瓶颈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科学院激光医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