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尔塔拉农场,人工草场试验田用上了无人机监测。记者看到一架多悬翼无人机正在人工草地的上方作业。据中科院植物所数字生态研究组的庞树鑫工程师介绍,这架无人机所挂载的激光雷达,通过精准的激光测距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从空中可以探测到植物的株高、株幅,从而推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还可以监测作物长势和土壤养分含量等。他们所获得的这些数据为草地精准管理、精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高值油菜生产示范田旁,昆虫病毒学专家、中科院动物所的秦启联研究员带领他的课题组,通过无人机向田里撒放赤眼蜂。无人机在每亩地里只撒下两个赤眼蜂的投放器,每个投放器里装有5000—6000只赤眼蜂。雌蜂与雄蜂交配后会在田里寻找小菜蛾等害虫,向害虫体内产卵,从而杀死害虫。秦启联说,使用这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结构,恢复自然天敌的控害能力,生态效益显著。
记者7月底在呼伦贝尔采访期间,正赶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方精云院士、匡廷云院士签约。两位院士分别在农垦集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据悉,中科院的张新时、洪德元院士,工程院的张改平、唐华俊院士也已决定分别在呼伦贝尔建立院士工作站。6位院士将率领团队在草地生态、草地资源多样性及利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优质牧草选育、家畜改良与防疫等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
有科技助力,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重现不会远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