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今日要闻

富士康机器换人这笔账 我们来算一算

星之球科技来源:自动化网2016-10-18我要评论(0)

 得益于先后代工诺基亚与苹果等手机巨头,富士康一跃成为全球电子代工之王。然而,受苹果剥削供应商、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等因

 得益于先后代工诺基亚与苹果等手机巨头,富士康一跃成为全球电子代工之王。然而,受苹果“剥削”供应商、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富士康利润微薄,生存艰难,这些确实是富士康的心中之痛。据悉,富士康已在大陆工厂部署了4万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分派到了郑州的生产基地,同时昆山和嘉山的电脑/外设工厂也已经大量安装。
  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委员会总经理戴嘉鹏在最近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披露,他与他的自动化机器人团队在过去数年中成功主导了超过4万台机器人的开发安装与使用。他还表示,除了某些零部件,如伺服电机和减速器,这些机器人基本都是富士康自家生产的。未来,除了自主制造机器人,富士康也不排除收购其他机器人制造公司。另外,富士康还计划生产医用机器人。
  数字一:机器代人可替代工序不到50%
  业内人士预测,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人数将从2015年时的8.063亿下滑至7.582亿。然而,削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投资机器人持续缩短的投资回收期,似乎才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究其富士康机器换人计划的原因,来自富士康昆山工厂的一位台籍中干刘杨(化名)告诉记者,在劳动力短缺和人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压力下,富士康肯定是希望通过机器人来弥补用工空缺并摆脱对不可持续的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可是,机器人在使用方面还是有局限的,机器人只能胜任简单机械的比较前端的流水线操作,而给iPhone上组装螺丝这种需要灵活度和精准度的活儿,机器人目前还很难胜任,他们欠缺灵活性与精度,本身的维护成本高,机器人替代的工序不到50%。
  数字二:机器人成本为人力成本的23%
  “高精密产品的生产需要一些稳定性更好、更尖端的设备,需要一些更高水平的自动化装备。由于机器人稳定性很好,又是高精尖的产品,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中低端的产业,因此,富士康的转型也是往中高端的产业考虑的,富士康用‘机器人换人’说明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我认为主要是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两个角度来考虑的,不仅仅是从劳动力成本上升来考虑的。”亚洲制造业协会、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如是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在于效率和低成本。假如一家工厂需要三个成熟的焊接工人,那么工厂每年需花费21.6万元成本,工业机器人按十年使用寿命折旧(含维护费用)来算,每年的成本约5万元,因此可以得出,在同样的效益下,工业机器人成本仅为人力成本的23%。
  “短期来看,换机器人的成本比传统人力的成本高,但是长期看下来,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是比较大,到后面3~5年内就能收回成本,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测算的话,一次性投入使用机器人还是合算的。”罗军指出。
  现状:人工比机器人更具灵活性
  但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2017年款iPhone新增了两家供应伙伴:颀邦科技和旺矽科技。对此,虎嗅网知名作家王新喜评论表示,富士康通过大量机器人,或者说只是简单的机械臂驱动的相关生产线,可能无法适应未来苹果更高的质量要求。因为通过引进大量机器人来代替流水线工人,这意味着富士康需要长时间保留与沿袭着原有的机器人对应的生产线,但苹果对质量与品质的要求是不断变化与提升的。王新喜表示,对于一家紧跟当前智能手机龙头订单的代工厂而言,员工比当前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机器人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一旦在苹果对新的零部件要求有变动的情况下,可以迅速配备不同的员工调整生产线,跟进需求变化。
  “熟练技工与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才是苹果供应商的核心优势,只有他们才能应对紧急需求的改变,提升技术标准来应对创新需求的冲击。如果机器人可以轻易代替人力生产iPhone,那富可敌国的苹果为何不自己建立机器人工厂来批量生产呢?富士康的价值又在哪里?这值得富士康好好反思。”
  裁员真相:订单减少 生产线“喂不饱”
  最近几年,昆山富士康工厂的员工数量确实从最高峰11万人缩减到目前不足5万人,但“罪魁祸首”并非是机器人,而是逐渐减少的订单量和向中西部迁移的生产线。
  昆山富士康两个工厂的对外招聘一直未曾中断。有员工告诉记者,每天招聘100多人,同时离职100多人,是富士康的常态,官方从未主动裁员。
  【工业机器人产业背景】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据《2016-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统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连续2年行业增速在50%以上。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9台,同比增长21.7%,今年1至8月份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产量达到45439台,同比增长33.1%,比2015年全年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
  伺服电机方面,目前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交流伺服市场近80%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其中,日系产品以约50%的市场份额居首,其著名品牌包括松下、三菱电机、安川、三洋、富士等。减速器方面,日本的Harmo nic Drive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领域,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8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新闻更新 关键字库 产品更新 企业名录 新闻文章 会议展览 站点地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