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量体数据采集已由之前的二维变成三维,3D数据采集中心可扫描到身体的每个部位,耗时不到1分钟。采集数据定制的衣服自然特别合身。”湖南省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战略总经理蔡力强介绍,这一整套工序下来,到最后完成衣服成品,仅需两个小时。
不仅如此,自动化的控制单元已将所有数据录入,通过电脑对整个制作工艺进行操控,不再单纯依靠工人个人的加工技艺,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智能化西装生产流水线一端的LED显示屏上,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以及产量一目了然。
“智能制造”让这个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产业升级后,不仅使其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以计件方式取酬的一线工人的工资也随之增长。
事实上,作为中部工业基地的长沙,在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三个月之后的2015年7月,便率先推出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以实际行动抢占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先机。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表示,《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出这一年多来,长沙制造在转型升级中按下了“快进键”、提升了竞争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加快崛起。
在易炼红看来,“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与“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将一起开拓长沙智能制造的“新蓝海”。
“智能制造”成传统产业升级“引擎”
产能翻番了,员工数量却缩减了三分之一——这是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酱油生产全流程智能工厂项目的“最新成果”。
在加加酱油年产20万吨的自动化生产厂区内,记者隔着车间玻璃看到,17万平方米的车间内,仅有数名工作人员来回巡视着自动化机器的运行情况。
加加集团新建的年产20万吨优质酱油项目,是中国首家采取全自动化进行发酵温控搅拌、充氧控制与过程管理的生产线。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杨晓云介绍,20万吨优质酱油项目智能制造创新了传统产业,园区内建设的高标准工业网络,从原料蒸炒、圆盘制曲、发酵时间与温度的自动采集与控制、酱油生产后处理过程自动化到自动化包装系统,灌装、防伪标示、批次跟踪一体化管理,多菌种适温发酵全自动控制系统为国内酱油行业独创。既传承了古法工艺,又结合了智能制造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加加酱油开启中国酱油工业4.0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得益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发酵过程全封闭式,灌装过程无需手动接触,消除了传统工艺上的原材料裸露、细菌污染等弊端。”杨晓云说。
尝到了智能制造“甜头”的蔡力强也表示,未来五年,该公司将加大创新能力建设的力度,继续开展“人工转机械,单机转单元,单元转自动,自动转智能”装备再升级,争做行业样板。
按照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底,长沙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多支撑”格局初步形成
作为长沙四大千亿产业集群的电子信息产业,亦通过智能制造,驶向了发展快车道。
“过去患者到医院看病时,挂号、缴费、取药时间长,真正看病的时间却很短,为解决‘三长一短’这一诟病,我们率先推出‘银医一卡通自助服务模式’,为患者开辟了快捷的、全程自助应用通道——自助发放诊疗卡、自助充值、自助挂号和自助打印检验报告单等,解决了病人长时间排队等候和资金安全等问题,让患者看病时间有了保障,‘三长一短’逐渐转变为‘三短一长’。”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华荣介绍。
吴华荣说,该公司生产的医疗自助设备和银行自助设备分别占到了中国市场的70%和40%。
目前,长城信息制造“智能化”,不仅实现了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全程管控,更完成了对核心关键参数的自动调节、自动预警、自动纠偏。
长沙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智能制造功不可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材料和食品烟草产业平稳增长;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迅速补位,保持了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0.7%和16.7%;生物医药产业增速达到18.3%;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多支撑”格局初步形成。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我们在近年来的转型创新发展中,始终坚持一个导向,就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易炼红近日在接受“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中央媒体集体采访时说,推进智能制造,尤其需要如此。
过去十年,长沙的GDP增长了460%,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增速居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仍然保持了9%以上的增速,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
围绕智能制造,长沙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在顶层设计上,该市于去年10月成立了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该院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沙市政府共同建立。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院长邓子畏介绍,作为长沙市推动智能制造的顶层机构,研究总院以推动长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培育智能制造新兴产业为主要宗旨,以推进《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为首要任务,通过产业研究和孵化、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工业云平台建设运营等核心业务,致力于为政府、企业提供工业转型升级服务。
目前,该院有2名院士、14名高校教授、8名科研机构高工等,组成了智能制造专业智库。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还通过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优势,为长沙制造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引进、培养人才和核心团队服务,引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今年7月,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建设的长沙工业“云平台”进入上线试运营阶段。在该平台上,通过“互联网+”,深度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金融资本、人才智库,构建开放、融合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帮助工业企业打造从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到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链条,提升工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力、整体竞争力。
在智能制造的推动下,各行业巨头正在向长沙的园区聚集。2015年,长沙市各园区共有1161家规模工业企业入驻,占该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45.6%;该市规模工业企业前100强中,园区企业有90家;亿元以上企业已达741家;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和投资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均落户园区。
易炼红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中,长沙的定位就是要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该市将通过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强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两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