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战场:朱日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这里地形复杂,由沙漠、草原、山地、沟壑等组成,可以模拟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战术动作
◆非一般的战略位置: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向北向西两个方向与蒙古国接壤,隔一马平川的蒙古高原与俄罗斯相对,极便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机动
◆朱日和的特点:
已经建设成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是全军首个“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和唯一“联合作战实验场”
基地可展开集团军规模的诸军兵种复杂电磁环境下仿真训练
拥有一支专业化,为参演参训部队精心打造的“磨刀石”部队
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曾经这里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装甲兵训练场,曾经这里还是一个只能用“某”来称呼的神秘军事基地。
随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的举行,朱日和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神秘的朱日和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阅兵要选择在远离北京的内蒙古朱日和基地?
1.朱日和的由来
90年代初,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用全新装备和全新战术战法武装的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装备上千辆战车、上百架战机的军事强国伊拉克。这一战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军事装备发展固然需要,但是军事理念的转变、战术战法的更新更加急迫。在信息化面前,机械化已经成为落后的代名词。
和平年代,实兵对抗演习是走向未来战场的最后一级台阶。然而当时中国军队所进行的依然是一板一眼、按照剧本安排执行的演习。红军永远是演习中胜利的一方。预案、预演、观摩,与其说是演习不如说更像是演戏。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先后多次派出高级别的考察团,赴美国考察,参观了美国最大的陆军训练基地欧文堡。发展一个中国的欧文堡就在那个时候被提上了日程。
在军委和总部决策下,当时的北京军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拉开了大型现代化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规模建设的序幕。1994年,朱日和基地被中央军委列为军队“九五”建设规划重点项目。1997年,中央军委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决定把北京军区原装甲兵训练场扩编成全军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朱日和基地(图片来源/环球网)
而朱日和的中选,与其独特的战略位置,自身的综合情况密不可分。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这里地广人稀,面积2.23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市还大,而总人口只有6.9万人。(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朱日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这里地形复杂,分布着哈尔德勒山地、都新草原、乌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盖登吉丘陵等,由沙漠、草原、山地、沟壑等组成,可以模拟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战术动作,是个天然的战场,具有独特的排兵布阵优势。
而从战略角度而言,朱日和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东部,向北向西两个方向与蒙古国接壤,隔一马平川的蒙古高原与俄罗斯相对,极便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机动。向东扼守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的缺口与东北平原相连,向南经张家口、大同跨过燕山山脉可以直达北京,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仅500公里。
由此可见,朱日和的战略位置绝非一般。而事实也确实如此,800多年前,成吉思汗的铁骑在此冲破女真人围堵蒙古骑兵的“金界壕”灭亡金朝横扫欧亚;300多年前,康熙皇帝御驾亲征,经此征讨准噶尔叛军。如今,这片广袤的古战场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基地,其特殊意义可想而知。
(图片来源:法制晚报)
2.现代化的练兵场
如今朱日和已经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然而,基地建设的过程却是历尽艰辛。
1998年初,时任北京军区通信部指挥自动化处长的张冀湘,被任命为朱日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负责基地的信息化建设。
当时,基地的信息化可谓是一穷二白。巨大的现实差距,促使张冀湘只能快马加鞭地建设。
历经10个月的苦战,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集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统”于一体,着眼未来预留拓展空间的高技术体系,正式启动运行。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价称:“该系统属军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信息系统先进水平。”
朱日和基地建成后,主要担负的任务是组织师、旅、团级部队完成合作战术演练,协同装甲兵和其他兵种进行技术、战术训练,可容纳5个整编师同时进行实兵演习,并为陆军装备的各种武器进行实弹、实爆作业和航空兵实施对地面部队攻击演练提供保障。
随着传统作战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军队实战化训练也产生了根本性飞越。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朱日和训练基地已先后导调保障了上百场陆空联合战术兵团实兵和网上对抗演习,上千名军师旅指挥员率近百个师旅数十万官兵在这里轮番鏖战,创新了上千个训法、战法,组训方式正在向导演分离、训考分离转变,基地职能由阶段性保障向全年度满负荷组训转变,成绩评定由人工向电脑科学评估转变,科技练兵成果由试验论证向形成整体作战能力转变。
3.最接近实战的模拟
朱日和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全军首个“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和唯一“联合作战实验场”。朱日和基地可展开集团军规模的诸军兵种复杂电磁环境下仿真训练,参训红蓝双方均加装实兵交战系统,这种系统利用激光发射与接收,模拟火器射击机理和被命中的战损状况,使实兵演习贴近实战。
“蓝军”阵地前沿某高地,“红蓝”双方激战正酣。高地另一侧,基地数十台复杂电磁环境模拟车悄然而至。
转瞬之间,电磁迷雾席卷演兵场:雷达屏幕忽然一片“雪花”,锁定的目标瞬间消失,电台、网络骤然中断,双方指挥员的耳机里,只听见“嘶嘶”的电磁嚣叫……
波谲云诡的电磁“天网”,让参演部队的指挥控制、作战协同、综合保障变得艰难复杂。高速开进的装甲车队慢了下来,失去指令的分队被迫收缩队形,整装待发的攻击群只得原地待命。
这便是朱日和基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全真模拟士兵对抗中的一幕。当激光束命中目标,接收器可自动切断武器平台和发动机油路,强制被击毁方退出战斗;通过通信网络接受每个激光模拟对抗机发来的卫星定位数据、弹药存量、战斗状态等信息;自动监控演习态势,识别与评估双方毁伤,裁决演习行动和评估演习质量。
有的朋友也许会好奇,朱日和经常上演实兵实弹的对抗演习,官兵的生命、重金打造的装备难道真的要在演习中被消耗掉吗?当然不是,演习中虽然是实兵实弹,但依靠的却是激光仿真交战系统。
放眼全军,激光仿真交战系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朱日和基地更是早在几年前就在实兵对抗中运用这种系统。但是,受技术限制,以前的仿真交战系统局限于单兵武器仿真,有的官兵私下里称其为“真人版CS”。
然而信息化升级,让它浴火重生———
直瞄武器“打激光”:单兵携带“单兵激光模拟交战系统”,战斗中一旦被击中“阵亡”,激光模拟交战系统终端就发出“嘟嘟”的声响警示,头盔冒出红烟或蓝烟,单兵所持武器失去作战效能;坦克、导弹、战机等重型装备如被击中摧毁,立即冒出黑烟,火控系统立即自动锁闭,再也无法射击。
间瞄武器“打数据”:火炮装配“间瞄武器模拟交战系统”,演习中发射方按下射击程序,射击诸元立即输入数据采集器,发送至实兵对抗服务器进行模拟运算,由计算机根据对方兵力、火力的配置情况,自动生成打击毁伤效果。
非火力单位“打坐标”: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以及后勤、装备保障力量等所有非火力单位,实时卫星定位,一旦被“击中”,毁伤数据和战斗评裁情况将实时传至导演部大厅。
蓝军在进行战术部署。可以看见蓝军头戴的“单兵激光模拟交战系统”。
装甲部队在进行战场快速机动。可以看见坦克炮口的“武器模拟交战系统”。
从单兵武器、主战装备到非火力单位,全部安装激光仿真交战系统终端。从空地火力环境到非火力单元,全部实现仿真交战。在这样的一个真实对抗的环境中,解放军即使没有参加实战,照样能打赢现代化战争。
4.有狼性的专业“磨刀石”
刁顽、凶残、强悍、善变;心狠手辣,不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朱日和,就有这样一支专业化的蓝军部队,如同欧文堡的模拟苏军一样,这是一支为参演参训部队精心打造的“磨刀石”部队。
仔细翻看一下此前的报道,就能发现,这支“专业化蓝军”的战绩可谓骄人:2014年的7场“跨越”系列演习,这支部队6胜1败。2015年的“跨越”演习,这支蓝军更是十战连捷。
在此前的报道中,对于这支“蓝军”部队的称呼,一般都是“某机步旅”,隶属原北京军区。公开的画面中,在这支部队的臂章上有“195U”的字样。据《解放军报》报道,这支部队于2011年11月26日组建,由原北京军区的某装甲师整编而来。
整编之后,2012年这支部队从冀东津唐地区的原驻地整建制移防到朱日和训练基地。2013年年底,这支部队由集团军转隶军区司令部,划归朱日和训练基地管理。2014年元旦刚过,军委总部命令,这支部队按蓝军编制体制重新改编。就在这一年,“蓝军”旅一战成名,在当年的“跨越-2014”演习中,与当时七大军区选调的7支陆军合成旅展开“车轮战”,最终只有第16集团军某机步旅在和这支“蓝军”的对抗中取得胜绩。截至2015年9月,这支部队先后与原先的七大军区合成师(旅)、海军陆战旅等进行实兵对抗演习33场,取得31胜2负的战绩。在媒体报道中,这支“蓝军”部队的由此得到一个昵称——“磨刀石”。
这支“蓝军”,装备并不是全军最先进的。从今年6月27日中国军网发布的视频中,就能看出其装备水平——除了比较显眼的96式主战坦克、武直-10、PLZ-07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外,构成“蓝军”部队地面装备主体的,还是59式主战坦克和63式装甲运兵车等。
那么这支部队的特点是什么呢?简言之,这是一支专门锤炼出来的“假想敌”部队。从公开的画面上,这支“蓝军”部队的着装和其他部队就有明显差别:他们不穿制式化的普通林地迷彩,而是专门配备了蓝色迷彩服,在官兵的臂章上还画有一只狼头。这支部队的官兵曾告诉《人民日报》记者,狼狡黠而又非常讲究团队协作,它体现了一种战术思想,靠整体的力量,不是单打独斗。
《人民日报》在去年报道中称,这支“蓝军”的各级指挥员、指挥机关要掌握外军的战术思想,班长、骨干要具备一定的外军知识,有些战士也要练习部分外军的单兵动作。
其实,从组建开始,这支“蓝军”部队就在主动地把自己当做“假想敌”。据《解放军报》报道,组建初期,这支部队就曾“组织精干人员先后赴总参有关部门、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和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等单位,进行学习请教和搜集资料”,并从机关、基层抽调军事素质较好的干部组成蓝军研究小组,夜以继日展开研究。与此同时,该旅还发动基层官兵,在全旅范围开展模拟蓝军研究与训练论证。他们成立8个重点课题研究组,上至旅长、政委,下到基层官兵,级级有任务,人人有分工。他们还建立蓝军研究资料库和蓝军图书馆,供官兵借阅学习。
2012年,这支部队建成了全军唯一的蓝军研训中心。2013年初春,这支部队确定了打造“红蓝兼备、形神兼备、攻防兼备”和“知敌、像敌、胜敌、超敌”的模拟“蓝军”部队目标。在日常训练中,这支“蓝军”采取的是“技术训练训红军,战术训练训蓝军”的方式。据报道,为保证训练质量,他们将部分战术训练内容挪到演习中,边演习边训练。
一句话,这支蓝军的特点就是有“对手的样子、强敌的影子、我军的骨子”。
(来源:瞭望智库综编自解放军日报、中国军网、新华网、中新网、《现代军事》、《国际展望》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