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额为61168.8亿元,同比增长11.8%(按可比口径计算,考虑统计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增强、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等因素影响),增速比1~10月份放缓1.8个百分点。此外,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47.5亿元,同比下降1.8%,这是2015年12月之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分析称,从11月份当月情况看,主要受工业生产销售增速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成本费用上升等影响,工业利润同比下降。
有专家解读,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于之前的几次会议,真正多出来的新内容,那就是“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而“深度融合”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工业服务化、服务产品化”,这个供给端的手段,意义相比于消费端的刺激,就非常深远了。
看明白的巨头们,早就开始布局了。譬如房地产的巨头万科、融创等,靠着兼并重组转型运营商,把实体资产虚拟化。而互联网的阿里、腾讯等,在布局新零售之后,积极布局物联网,把虚拟的产品实体化。
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需未雨绸缪。
回到我们激光圈,未来,机遇&风险在哪里?以下信息或许您可以作参考……
手机制造行业
2018年仅“华为”一家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2亿部。众所周知,全球的智能手机组装基本上都来自中国。而手机加工70%的制造环节都来自于激光加工技术应用,先进激光加工技术的生产效率与精密加工特性,决定了手机制造中其地位的重要性,激光打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激光蚀刻、LDS激光直接成型等广泛应用于手机制造中。激光加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为激光设备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5G时代,手机材质及制造工艺将为适应5G新技术而发生改变,新一轮商机已悄然兴起,具备技术实力的激光企业要紧盯这块市场大蛋糕。
轨道交通行业
激光加工技术是轨道车辆制造行业中近些年最重要的制造技术方法,对轨道车辆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光加工技术在城市轨道车辆制造中的应用,包括焊接、切割、关键零部件表面改性、打标、快速成型、打孔及微细加工等。现阶段激光技术在轨道车辆制造领域主要应用于板材及型材下料、关键部件焊接、自动生产线物料运输和标识移植等场所。对于激光企业来说是一片巨大的市场蓝海。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到2022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725亿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
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能将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未来新能源汽车依然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工艺及其装备也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正在经历技术升级、产业变革与制造升级,而集成“激光+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核心。汽车工业制造是个高门槛行业,激光企业涉足其中,技术一定要过硬才行。
燃料电池行业
目前,国内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13家,而且已经已在上海、郑州、张家口、佛山、云浮、十堰等多地实现商业化运营。中石化、长城等企业也在积极的布局,中国的氢能源品牌发展已经在路上了。
继锂电之后,燃料电池以充电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逐步走向前台。在燃料电池制造中有很多激光焊接能应用的地方,如双极板、连接装置、燃料处理器、热交换器。目前,只有极少的激光企业在为燃料电池生产商提供了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未来,燃料电池不论是技术还是资本都将很快追逐锂电池发展的脚步快速前进或赶超,毕竟燃料电池才是汽车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提前布局市场终归是好的。
资本市场或掀腥风血雨
国外,通快集团收购了超短脉冲激光器制造商Amphos;美国相干公司宣布收购了德国OR Laser公司;美国相干公司宣布完成了对全息光栅(VHG)和其相关应用的波长稳定的单频半导体激光器系统生产商Ondax的收购。美国万机仪器(MKS)宣布将以约10亿美元现金收购激光微加工公司ESI等等收购并购消息。
国内,大族激光拟通过全资控股公司光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4.25亿元收购MUTI-WELL INVESTMENTS LIMITED(MUTI-WELL)100%股权。锐科激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联赢激光正式启动IPO上市辅导。
今年,国内外资本在追逐激光行业的同时,面对明年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环境,资本市场或掀腥风血雨,我们应该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