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今日要闻

华东师大吴健教授团队揭示强激光里德堡态激发的普适机制

星之球科技来源:中国科技网2019-02-27我要评论(0)

近期,华东师大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教授团队在超快激光诱导里德堡态激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飞秒

近期,华东师大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教授团队在超快激光诱导里德堡态激发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飞秒强激光与分子相互作用产生里德堡原子,并结合电子-原子核关联能谱技术,揭示了多光子共振激发是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产生的普适机制。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



图: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教授(右)与博士研究生张文斌(左)

柳暗花明:两年反复试验探索终得突破

据研究团队成员介绍,这项研究成果从最开始实验数据获得到最终文章发表历时将近2年。2017年初,研究团队发现强激光场作用下产生的中性里德堡原子和带电的粒子一样可以被探测器探测到。然而,他们分析数据发现中性里德堡原子的原子核能谱出现了奇怪的尖锐峰结构,这与之前研究人员提出的常规的受挫隧穿图像的预测结果很不一样。

在这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究团队进行了多次讨论和分析,不断提出新的物理解释,但又很快被自己否定。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不断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分辨率,并测试不同的物理条件下里德堡态的激发过程,希望可以了解里德堡态激发背后真正的普适的物理机制。在经历了数不胜数的实验以及反复讨论后,吴健教授团队最终发现,当把电子与原子核关联起来考虑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高激发的中性里德堡态原子之惑

超快强激光作用下,原子或分子内的束缚电子将从光场中吸收光子能量发生电离。根据激光强度的不同,电子的超快电离可以理解为多光子电离或量子隧穿机制。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在强激光场作用下,电子有一定的概率不被电离而被囚禁在里德堡态,形成稳定的中性里德堡原子分子。里德堡原子分子在精密光谱与精密测量、量子非线性光学、非平衡量子多体动力学、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等交叉研究前沿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作为产生里德堡原子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激发在中性原子加速、近阈值谐波产生、低能光电子谱结构产生以及多光子拉比振荡等强场物理现象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经过不断的科学探索,研究人员提出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激发的物理机制与原子分子电离机制类似,可以用多光子共振激发或受挫量子隧穿图像来解释。

然而,自从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激发现象被发现以来,强激光场作用下产生里德堡原子分子的物理机制一直在多光子共振激发机制和受挫隧穿机制二者之间饱受争议。其主要原因是,在过去的研究中,里德堡原子分子激发过程中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关联效应一直被忽略。


分子内电子-核关联效应激发新通道

基于此前发展的中性里德堡原子探测技术,吴健教授团队提出利用紫外飞秒强激光脉冲与氢气分子相互作用,开展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激发过程的实验探索。实验揭示了多光子共振激发为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产生的普适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里德堡态多光子共振激发时的核间距要小于发生共振增强电离时的核间距。另外,由于斯塔克位移效应的影响,发生里德堡态共振激发处的核间距大小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而变大。这一变化将影响电子与解离原子核之间的分配比,从而引起里德堡原子的能谱结构随光强的变化。当光强达到一定强度时,氢气分子双电离通道和里德堡原子激发通道的解离原子核能谱变得非常相似。

这一现象表明,多光子共振激发机制作为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产生的普适机制,同样可以很好地解释受挫隧穿电离理论的预测结果。该项研究揭示了分子内电子-核关联效应在里德堡原子产生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极大深化了我们对强激光诱导里德堡态激发这一基本物理行为的认识,为强场里德堡原子分子激发的相干调控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图: 吴健教授课题组成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新闻更新 关键字库 产品更新 企业名录 新闻文章 会议展览 站点地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