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今日要闻

财经时评:低端制造业消亡 中国准备好产业转移了吗

星之球科技来源:中亿财经网2019-08-12我要评论(0)

去年的这个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882.1亿元,同

去年的这个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882.1亿元,同比增长17.2%。不过,部分有心的财经媒体却发现2017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36337.5亿元。

显然,2017年上半年的利润总额比2018年要高出不少,但为何2018年却是同比增长呢?当即便有人质疑国家统计局数据造假,毕竟这是小孩子都能懂的简单数学问题。不过,笔者当时很快就弄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首先,以国家统计局的专业水准,定然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其次,数据上也确实不对劲;那么问题最终的落脚点就转移到了“规模以上企业”这个关键词身上。实际上,国家统计局关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是有一定标准的,一般是以年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被称为规模以上企业。

这样问题就解释的通了,也就是说,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相比2017年可能有所减少,导致利润总额下降。但是,按照相同口径的要求来进行统计的话,2018年进入规模以上名单的个工业企业,其实际利润也的确实现了同比增长。

这件事当时在财经圈子引发了热议,也闹出不少笑话。笔者在这里旧事重提,也不是为了炒剩饭,只是当时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会下降?

笔者搜肠刮肚地回忆了当时的背景,大致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供给侧改革。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响应中央的号召,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2018年,叠加着“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双管齐下,不少中小型企业因此倒闭,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就是低端制造业。

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低端制造业就像是洪水猛兽,是必然要被淘汰的,似乎其存在就是一种原罪。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冒着日晒雨淋去送外卖,也不愿意走进工厂去从事低端制造业,或是嫌弃工资太低,或是觉得工作太累,或是反感其单调乏味。除此之外,社会舆论也对低端制造业弃如敝履。诸如浪费资源、环境污染、血汗工厂等罪名,一安一个准。

因此,许多地方政府的要员们都在想方设法地引进高端制造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期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低端帽子,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兴建了一大批的工业园区,最后却沦为圈地占地的工具;有些地方,大力扶持所谓的新兴制造业,但实际上却是扎堆的骗补、骗贷。剩下的低端制造企业,要么关门倒闭,要么干脆外迁,地方经济逐步走向空心化。

低端制造业的消亡,往往被冠以产业转移的名义,在领导们看来这或许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事实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低端制造业进一步收缩,首先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失业问题。在年轻一代看来,这或许不是问题,毕竟工作可以再找,失业了还能再就业。从城市高阶层人士的角度来讲,那就更不必担忧了,因为他们都是有产阶层,社会的话语权也大多掌握在他们手中。因此,我们往往会轻视这一问题。

然而,真正的隐忧总是躲藏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比如人口素质结构。根据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人口中本科生以上学历占比不足5%,专科学历人口占比不足4%,而高中学历人口的占比也低于20%。也就是说,我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学历都在中学以下,而这些人大多数分布于三线以下城市和广大乡村地区。

笔者相信,这绝对是一个反常识的结论。因为绝大多数读者在谈到这一问题时,都会习惯性地代入到自身的生活环境中,似乎周围人都是高学历人群,就业能力和适应性都是极强的。

然而,我们无法忽略的是,中国还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低素质就业人群。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学习能力远不如高知群体,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也比不上年轻一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从事着简单劳动,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如若他们失去了工作机会,对于社会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要知道,我国近三十年来已经尽力了一轮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入非农领域。如果制造业凋零,他们可能无法继续留在城市,但是在失去土地之后,这些人也早已回不去了,这个问题很严峻。要知道,城市化是不可逆的——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概念不同。前者属于生存困境下的被迫回流,但是返乡之后却已无生存基础;而后者则是自发性的选择,是有产阶层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无碍于他们的生存基础——握惯了锤子的工人没办法转身再拿起镰刀,而现代的集约化农业也没法像小农经济时代那样,容纳下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中低端制造业并非全不可取。从各国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来看,中低端制造业的规模决定了高端制造业的质量。尤其是像日本和德国这样的以制造业立国的发达国家,其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都是极其庞大的,许多国际知名的高端制造企业都是依赖着这些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的供应链才得以生存。这里面有很多中小制造企业都是由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从事的也只是简单劳动,不过其质量要求和专业程度已经不可同往日而语。

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具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之一,未来的发展方向顺着日德的路径走。着力提高中低端制造业的生产标准,加强产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如果只是一味的借着产业升级的理由,无差别地打击中低端制造业,最后伤害的也还是产业升级的目标本身。

当然,由于要素成本的上升,国内某些中低端产业确实面临者被淘汰的局面,我们也要尊重市场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产业结构的变迁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阻拦,但可以选择适应和改造,让那些具备足够生存能力的中低端制造企业也能融入新经济,焕发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冲击。关于产业转移,我们或许还没有做好准备,但也是时候开始准备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新闻更新 关键字库 产品更新 企业名录 新闻文章 会议展览 站点地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