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2018年胡润百富榜发布,闫大鹏、刘笑澜以20亿元身家,在湖北富豪榜里排名第20位。
闫大鹏是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科激光)的创始人、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他于2007年创立的锐科激光,已在今年6月25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创业那一年,他51岁;锐科激光A股上市,他62岁。
用了11年时间,闫大鹏和他的锐科激光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
留美十年成为“技术大牛”
1956年出生的闫大鹏是山东人,40岁时赴美留学后便留在了美国。
那时,他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家企业当研究员,学的是正在美国兴起的光纤激光器技术。这是继二氧化碳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之后的第三代激光器——通过细如头发丝的光纤来释放激光能量。
与二氧化碳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耗电低、体积小、电光转换效率高;与半导体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光束质量好。不仅如此,光纤激光器的应用领域更加宽阔,可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汽车、航空和国防军工多领域的焊接和切割等,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市场前景。
闫大鹏出国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尽快掌握世界领先的新技术,“我从来都不敢休假,感恩节、圣诞节都是在实验室度过。”
然而,闫大鹏的学习期只有一年。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他对光纤激光器有了些了解,却还谈不上精通。闫大鹏思前想后,决定继续留在美国钻研技术。
留在美国的闫大鹏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即在光纤激光器领域学技术、做研发。他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美国莱特州立大学担任研究员,后来又相继任职于美国知名激光企业Lasersharp公司和Nufern公司,从事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和光纤器件的研究。
在此期间,闫大鹏共获得了光纤激光器领域的3项美国专利,他也从不甚精通做到了业内技术大牛,并因此获得了美国杰出人才计划青睐,拿到了美国绿卡。
晃眼间,十年过去了。
很偶然的一天,闫大鹏发现自己在美国参与研发的光纤激光器产品,竟然被高价卖到了国内。这让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有技术,为何不回国助力激光产业发展呢?”
卖掉美国房子车子来汉创业
其实,在美国的闫大鹏也曾创过业。2003年,他和3个同事每人拿出5万美元,在一个教堂的地下室办起了公司,也是做光纤激光器。
“但是光纤激光器这行太烧钱,包括原材料都很贵,20万美元根本玩不起来。”闫大鹏回忆,“当年的小打小闹没有成气候。”
因此,闫大鹏的初次创业,以经营1年后宣告关闭结束。
在美国的这次创业经历让闫大鹏意识到,真想做光纤激光器这一行,一个有应用背景和资源的合作伙伴必不可少,要先找到合作单位和一个广阔平台后再开始创业。
有了这个心的闫大鹏开始寻找机会。他注意到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以下简称华创会),这是为了推进湖北与世界高新技术合作和经贸交流,自2001年起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每年在鄂举办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来华)创业成果报告暨高新技术洽谈会”,后更名为华创会。
于是,在闫大鹏离国十年后的2006年,他随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团到武汉参加了华创会。当时,国内对光纤激光器仅工业方面的需求量每年就逾万台。国内的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元器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光纤激光器全部依赖进口。这些进口光纤激光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售后服务较差,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也想改变这一尴尬现状,并在寻找一名领军人才。
了解到闫大鹏的经历后,华工科技立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华工科技在外出差的董事长马新强还连夜赶回了武汉,后又追着他飞到了北京,与他长谈了一夜。被马新强的真诚打动,也看到了华工科技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雄厚实力,闫大鹏当即同意合作。
回到美国后,闫大鹏辞去了在Nufern公司的工作,并卖了房子和车子,于2007年举家搬迁武汉。他借了一些钱凑足1020万元,再加上自己的技术入股,与华工科技合资创立了锐科激光的前身——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研发、生产和销售光纤激光器。
在这家民企里,闫大鹏和华工科技各自持股50%。取名锐科激光,闫大鹏有自己的用意,他希望锐科激光能够“锐意进取、科技创新”,从而助力国内激光产业的发展。闫大鹏还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为锐科激光的核心价值,折射的是对祖国沉甸甸的责任和浓浓的爱。在锐科激光的办公楼里,这几个大字十分醒目。
“这几乎是从零开始,但我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闫大鹏说,“而且我很幸运,一回国就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好时机,特别是对光纤激光器产业发展重视有加,亦将之列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项目。”
“三剑侠”的国内首台10000W光纤激光器
通过华工科技的牵线搭桥,闫大鹏相继拿到了“10W脉冲光纤激光器及其成套系统”,以及“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及25W脉冲光纤激光器产业化”等国家重大项目。无数个加班到深夜的日子后,10W、25W的光纤激光器终于被研发出来了。
不过,由于此前国内没有太多基础,闫大鹏带领团队研发出的产品还不够成熟,导致返修率较高。同时,因为国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光纤激光器产业链,研发出来的光纤激光器涉及的多种零配件依然依赖进口,因而在价格上没有多少优势,以上种种造成了锐科激光的产品在当时的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
华工科技干脆当起了“冤大头”,拿出上千万元买下了锐科激光头两年90%的产品,边使用边反馈问题,帮助锐科激光完善产品。因为华工科技提供了“试错”平台,锐科激光的产品返修率逐步从10%降到了2%。
闫大鹏深知,要想将光纤激光器做大做强,还得带领行业联合形成“抱团效应”,建立一条百分之百的国产光纤激光器产业链。这是因为如果零配件依赖进口,产品的成本就降不下来。此外,一旦国外厂商不给中国企业供货,很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零配件的缺乏,逼停光纤激光器的整个生产线。
为此,闫大鹏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从武汉到广州再到深圳一家一家地找工厂,跟这些工厂负责人分析光纤激光器的市场前景劝说他们投身进来。由于光纤激光器的很多零配件都是定制的,很多人对此根本就摸不着头脑,闫大鹏又手把手地教技术给这些工厂负责人,并承诺包销一部分产品才得以有所合作。
就这样,闫大鹏把光纤激光器各个零配件的生产厂家逐一落实到位,从而为国内培养了一批生产光纤激光器原材料的供应商。锐科激光也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的尴尬状态。此前,用于打标的20W脉冲光纤激光器,美国品牌卖15万元/台。后来,锐科激光的同类产品仅需1.2万元,在性能上也能与之分庭抗礼,因此还拉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
到2009年时,闫大鹏入选了中组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锐科激光的年营业收入也有千万元并小有盈利,且能生产出10W到50W的脉冲光纤激光器,同时形成了100W到1000W更大功率的连续光纤激光器的生产能力。
不过,在1000W以上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上,锐科激光仍显薄弱。众所周知,光纤激光器功率越高,在工作时就会更加高效和节能。
这时,闫大鹏看到了一条新闻——时任英国GSI公司激光部高级激光科学家、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百人计划”研究员的李成,已掌握了功率超过1000W的光纤激光器技术。闫大鹏通过朋友找到了在英国定居的李成,邀请他来锐科激光参观并回国加盟锐科激光。和闫大鹏当时回国的心态一样,李成看好华工科技提供的市场和平台,也着急国内在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他同意加入到锐科激光。
做着做着,闫大鹏和李成发现,1000W以上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成本较高,这是因为一些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需要用大量的半导体耦合,因而在半导体成本上较高,且十分考验半导体封装技术。如果不能将成本降下来并将产品做好,怎么去和国外企业继续抢占市场?
事情因为闫大鹏于2011年陪李成去北京参加“千人计划”答辩时有了转机。在这里,他们遇上了另一位“千人计划”专家卢昆忠。卢昆忠曾在一家美国公司做通信半导体激光器研究,后来回国在某家国企工作,他所掌握的半导体及封装技术正是锐科激光所需要的。出于对闫大鹏和李成的信任,卢昆忠也加入到了锐科激光。
“三剑侠”的组合让锐科激光如虎添翼,国内第一台4000W、6000W和10000W的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相继面市。这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的诞生,让锐科激光收获了更多的用户。比如,1000W的连续光纤激光器,锐科激光的产品售价在10万元左右,而相关进口产品要比之贵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2013年研发成功的10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标志着中国是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的光纤激光器自主研发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方面的垄断。
参与混改成就全球影响力
组成“三剑侠”的同期,闫大鹏还做了一件事,这也是锐科激光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
2011年,央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旗下,注册地位于武汉的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三江)注意到了锐科激光的发展,表达出了收购它将之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意愿。
航天三江之所以有这个意愿,一方面是想通过光纤激光器来提升航天装备的制造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好锐科激光,希望在光纤激光器产业上有所布局。
接不接受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最初闫大鹏心里也没有底。
混改早在1986年就已启动,当时国务院允许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相当于现今的混合所有制)。1999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政府又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早期主要是指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后来增加了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以及探索实施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两种方式。
“能不能参与国企混改?”
“混改之后民企有没有自由?”
“企业能不能产生效益?”
这几个问题困扰着闫大鹏。想了很久他想明白了,“牵手”航天三江意味着站上更高的平台,因而能助力他更快地实现创业梦想。华工科技为了支持锐科激光的发展,更是忍痛割爱自愿退出做个小股东。于是,航天三江成了锐科激光的第一大股东。
“混改”之初确实有些摩擦。就拿招聘来说,民企体制灵活,引进人才随时都可进行。而国企招聘有额度限制。
好在,航天三江最终给锐科激光走了特别渠道,让它用人自由以满足发展需要。包括卢昆忠在内的国际一流技术人才,都是自由招聘的成果,也就有了一系列的创新产品。
不仅如此,航天三江还在生产、市场、产业等方面,给予锐科激光一些支持。在生产上,引入了航天工艺的管控、检测体系,按照航天科工“双归零”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考核,使得锐科激光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在市场上,介绍锐科激光为旗下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在产业上,为了实现关键原材料的自给自足、降低公司生产成本,促进锐科激光收购了旗下武汉睿芯特种光纤有限责任公司85%的股权,这是一家主营光纤、特种光纤及光学和光电子元器件的企业。
慢慢地,锐科激光的名气在行业里越来越大,产品甚至出口到了美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是节节攀升,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52亿元、2.77亿元。
如今的锐科激光,绝大部分核心材料和元器件已经实现自主可控,并具有整机垂直集成能力。它也成为了国内生产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龙头,也是继美国IPG之后,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光纤激光器企业。
闫大鹏用“各得其所”描述了锐科激光混改后的溢出效应:“锐科激光得以快速成长,航天三江弥补了它在光纤激光器产业里的不足,事实证明这场混改是成功的,既保持了民企的活力,又有了国企的支持。”
一天不到实验室就浑身难受
今年,闫大鹏带领的锐科激光则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6月25日,锐科激光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代码为300747。本次公开发行新股3200万股,发行价格为38.11元/股,募集资金12.2亿元,发行后总股本为1.28亿股。
至此,锐科激光的第一大股东航天三江和第二大股东闫大鹏,他们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4%和10.61%。此外,闫大鹏妻子刘笑澜是锐科激光的总经理助理兼证券部部长,亦持有0.21%的股份。第三大股东为江苏新恒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34%。李成和卢昆忠的持股比例均为4.31%,并列为第四大股东。
数据显示,全球光纤激光器的销售额将由2018年的19.81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28.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35%。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如前所述,锐科激光虽已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光纤激光器企业,但和美国IPG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拿国内市场来说,经过这11年的努力,锐科激光的客户数量有800多家,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研发新品和扩建产能以提升竞争力,是锐科激光的选择。目前,锐科激光正在加快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开发和扩产项目建设。
10月17日,锐科激光承担的“20kW光纤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研发项目”,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不久后便能上市。扩产项目也在持续推进,1500W连续光纤激光器已经量产,6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实现批量供货,12000W产品通过了客户试用并启动小批量生产。
已经62岁的闫大鹏依旧干劲十足,尽管各项繁杂事物很多,他都尽量确保每天有一半的时间,能够投入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中,“一天不到实验室和生产线,我就觉得浑身难受。”
从“闫总”做回“闫教授”
企业家身份之外,闫大鹏还是“闫教授”——他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带了1个硕士和1个博士。
事实上,赴美留学时,闫大鹏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教授。这得追溯到1985年,彼时刚从华东工程学院(后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的闫大鹏,由于成绩优秀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1990年又在这里取得了军用光学博士学位。
在华东工程学院物理系任教时,闫大鹏一直从事激光器方面的研究,他的科研能力开始得以展现,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二等奖和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在此期间,闫大鹏的晋升速度很快。1991年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2年破格提升为教授,199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担任学校研究生部副主任。然后,在1996年得到了公派赴美留学的机会。按照与学校的约定,在美国待一年“镀镀金”回国,他就有了升职的资格。
秉着学有所成再报效祖国的心态,闫大鹏放弃了回校升职的机会,但将自己所学东西传授下去的理念一直都存在。当创业有了一定成绩时,他还选择了教书育人的途径。
当“闫总”后再次干回“老本行”,闫大鹏有了更接地气的授课方式。在他看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重要。他坚信,“纸上谈兵价值不大。”
为此,闫大鹏干脆把课堂搬到了锐科激光的一线,让学生亲自参与光纤激光器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到学期末时,学生能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学习才有收获。”
“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就要生产一些高科技的产品。”把“中国制造”的品牌打出去,闫大鹏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