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激光的激光焊接。
4月10日,刚刚解除离汉通道管控的武汉,迎来首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光谷东,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关键器件研发基地二期”,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打围动建。
“这是企业的蝶变,也是城市的新生。”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望着脚下的土地,百感交集:“2015年,研发基地一期投用的时候,我们曾笑着说,这个园子将来能干到10个亿就不错了,结果实现这个目标只用了两年。”
2019年,一路高歌猛进的锐科激光,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激光器研发制造企业。
目前,锐科光纤激光器生产线、特种光纤生产线、半导体激光器生产线、无源器件生产线等十几条生产线,已全面复工。2000多名员工昼夜三班倒,抢回失去的时间。
两年后,总投资5.36亿元的锐科研发基地二期,将建成投用。届时,这束中国之“光”的产值将有望倍增至40亿元。
“解封”10天发走8800万元的货
4月20日,屋外大雨,锐科激光的应用工艺检验车间里,几十台功率不一的光纤激光器却忙得热火朝天,有的焊接,有的切割,光束飞旋。
一名操作员正在给一台8000瓦的光纤激光器“试刀”——3厘米厚的钢板,毫秒间光起“刀”落,跟切豆腐一般。作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激光历来被称作“最准的尺,最快的刀”。
锐科激光第三事业部研发人员张衍介绍,激光器也称光源,是能发射激光的装置,如同激光的“心脏”。出厂前,这些激光器设备都要经过层层测试。
他走向一台1.2万瓦的光纤激光器,准备焊钢。激光游走的地方,瞬间温度接近5000℃,表面熔化后,两块坚硬的碳钢,已熔为一体。他说,去年,锐科研发的1500瓦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刚试水市场就卖了好几千台。
“现在天天都有客户来,江苏的,山东的,各地都有。”闫大鹏说,虽然疫情打断了企业生产节奏,但激光器市场还是供不应求。
4月8日武汉“解封”后短短十来天,锐科激光发货货值已达8800多万元,爆发力惊人。与去年同期9400万元相比,并未出现大幅下滑。
25家光谷产业链企业协助锐科复工
3月6日,锐科激光正式复工。但好不容易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生产线,“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又摆在公司面前——一批为锐科配套的产业链企业,尚未拿到复工许可,无法开工。
“声光调制器是脉冲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元器件,相当于光开关,没有它激光器就没法出光,正常工作。”光奥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威说。
“工业机柜是产品的基础骨架结构件,相当于建房子时的钢筋水泥,所有的光纤元器件及电子设备,须装入其中,才能组成整机产品。”武汉明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周久能说。
——这些企业,都是锐科制造激光器不可或缺的供应商。
“我们是真急坏了。”闫大鹏说,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公司等米下锅,公司下游的设备厂商同样在等我们的米下锅。没有激光器,激光设备就没有心脏,如同死水。
得知锐科特殊情况后,政府部门多方协调,推动光奥科技、明科机电等锐科25家本地产业链企业紧急复工。复工一周,明科机电就为锐科提供了1000余套激光设备机柜。
锐科在武汉有40多家供应商,绝大部分都在光谷。每年,锐科在光谷就地采购的产品就高达8000多万元。
“一个企业不可能样样产品都自己做,做好核心产品就行。”他说,围绕光纤激光器,锐科也会研发生产特种光纤、预制棒、半导体泵浦源等影响自主可控的核心元器件和材料,但其他环节都尽可能交给光谷的企业去做。
根据光谷激励政策,企业间的协作配套可享专项资金支持,按采购金额的5%予以奖励,最高500万元。2019年,锐科获得协作采购补贴达400万元。
闫大鹏认为,在当前经济恢复期,这样的本地协作与拉动尤为重要。“光谷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基地,大大小小的光电子企业近万家,集群效应已经显现。质量有保证,服务也方便,价格还便宜,何必舍近求远?”
1600多家客户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从海外归来的闫大鹏,创立锐科激光。
此前多年,中国的光纤激光器100%依赖进口,没有自己的“心跳”。美国巨头IPG,一度占据中国80%的市场份额。一台1万瓦的光纤激光器,最高曾卖到700万元。
2013年,闭关研发6年的锐科,诞生首台1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历史。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释放的激光能量竟能焊接飞机轮船。
垄断格局,至此打破。
不仅如此,我国第一台25瓦脉冲光纤激光器,第一台100瓦、1000瓦、4000瓦、6000瓦、1.2万瓦、2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均被锐科一个个拿下。
眼下,3万瓦光纤激光器技术也已突破。
2018年,锐科上市。背靠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激光黑马锐科开始以“光”速狂奔。
锐科在全球拥有1600多家客户,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世界光纤激光器的主要市场仍在中国,全球1/3以上的产品均卖往中国。“因为实现了自主可控和国产化,现在锐科的一台1万瓦光纤激光器,价格仅需70万到80万元左右。”
为了将自主创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锐科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至6%投入研发,去年研发经费高达1.2亿多元。
今年上半年,锐科计划再招400人,并大刀阔斧启动智能制造生产线改造。
“尽管美国的光纤激光器品种更多,仍然引领全球,但现在,中国的工业激光器在跟跑多年后,终能与世界并跑。”(李墨 舒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