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激光制造商情
很多产业在萌芽期、成长期,往往是处于市场无序发展的状态,缺乏产业规划、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强往往是人们批评的常话。这时人们总是呼唤政府牵头来引导、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园发展模式常常就是这样诞生的。
产业园式的招商引资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同类产业聚集效应,集中管理,降低产业链成本,形成特色和知名度,因此在浙江、苏南、珠三角等地我们常常看到“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的景象。
规划产业园其实有着很大的好处,首先是可以集约化用地,即在有限的土地内,同类的或者相似的产业企业聚集一起,容易形成内部供应生态链,减少损耗,同时增加产出值,另外在基础厂房、排污、水电等设施可以集中建设,避免了重复建设。于政府而言便于管理,于企业而言可享受优惠政府,快速成长。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大幅升值,一些企业以大项目的名义大肆跑马圈地也给地方政府带来许多隐患和风险,如某地方政府欢天喜地引进一个汽车企业,几乎以赠送的低价卖了两千亩地给该企业开发,做整车是很多地方政府梦寐以求的。额外还给该企业过亿元的补贴。事与愿违,最终该车厂项目没成功,而两千亩地产权还归属该企业资产,政府想把土地要回,本来就是很便宜卖给该企业,而且这几年土地升值数倍了。然而该企业不答应,认为是公司资产。如今政府还在和该企业因土地归属打官司,这就是产业园招商引资的风险,应值得思考和重视。
做产业园,政府方面的政策经常是那三板斧:土地的优惠或免租,税收的减免,以及人才引进的补贴与医、教、住等的照顾。产业园模式到今天为止,仍然被各地政府沿用。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绿色制造领域,是被许多地方追求的。激光制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了解激光产业的,都应该清楚我国激光产业集中分布在武汉光谷、珠三角、长三角,这是传统的激光产业集聚地。
自2012年以来,先后有温州、鞍山、沧州、江门、深圳、武汉、南京、宿迁、徐州、西安、济南、成都等十几个城市宣布建设激光产业园或者产业集群。近日,又传出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阳曲产业园区,建设一家省级激光研究院,该研究院由大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和阳曲园区共同投资建设。
如今激光产业园并未发展到全国遍地开花,仍然属于产业快速成长期的良性发展现象。我国地域广阔,从南至北各地产业结构不同,激光技术应用领域很广,无法集中在一省一市发展激光供应全国需求。但是笔者认为各地发展激光,也应该避免恶性竞争。譬如近几年就有河北沧州和山东济南竞争谁才是“北方光谷”,又譬如去年成都大喊要建设激光产业,提出要打造“镭谷”;在南方,广东激光行业协会相继在江门打造广东激光谷、在深圳打造深圳·新桥激光谷等。
对于国内激光产业的定位,人们的固定印象是这样的: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如今这一产业格局已经改变了,在珠三角、大族、迪能、海目星、宏山、百盛等主要激光设备企业也做了万瓦级的激光设备,大族、联赢、恒川、通发等企业也做很多焊接。在北方工程机械、重工业较多,大功率熔覆机会不错,山东能源机械再制造、河北瑞兆、西安中科中美、沈阳大陆、唐山天泽等众多企业布局。但是在江苏、武汉也同样有从事激光熔覆的企业,所以目前各地激光产业园的布局,难以用一种特色来归纳了。大部分的激光产业园没有明确的激光发展工艺方向、特色,很多地方政府本着能把企业招进来落地就算完成任务,管他属于产业链哪一端。
随着部分激光企业产值业绩规模上亿甚至上十亿,已经引起很多地方政府对激光的重视,特别是广东省已经将“激光与增材制造”列为未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激光产业园,但这样带来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不可避免,对激光产业发展反而不利。因此,笔者在此提议,激光产业园建设,应该全国一盘棋,不能盲目发展,应该发展有各自特色区分的激光产业集群,特别是要根据当地各市的下游产业结构和应用需求来给激光产业园的方向进行定位。
譬如,珠三角东岸的深圳、东莞与惠州,被视为国内最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那么激光技术上应该重点打造精密激光加工为导向的产业集群,而在江苏南部城市群,有着良好的工程机械、机床工业,则重点打造高功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设备。而沧州是重要的石油筛管产地,应该关注激光金属切割、切管的应用等。更大胆的设想是,以后可以有专门的激光清洗产业园、激光焊接产业园、激光熔覆产业园等,则是更加专业化的建设布局。
这是一个设想,也是一个建议,打造有特色、专业化的激光产业园,将有利于行业的良性竞争,减少产业同质化,对激光产业发展将大有好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