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最突出优势是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高铁 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从工业体系来讲,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独一无二,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同中国媲美。为什么?因为中国拥有全球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具备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说,中国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航天火箭,中国的制造业包含了所有工业种类,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都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制造业具有哪三大优势?
不要小看了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战略性意义,中国制造业具有三大特别优势:比如中国工业门类非常齐全,外资企业想要开工一个庞大的工程及项目,在中国,想要采购什么样工业用品、设备零配件,几乎都能够做到1/2个星期左右采购全部完成。这一点欧美发达国家根本做不到。
假如欧美一家制造厂商准备零部件及材料在中国打电话半小时即可完成配套工作,在全球其他国家可能至少要半个月,在美国也只能完成最多90%左右,欧盟及日本不要说了,因为其产业链大都是民用制造业体系,中国的产业链几乎是“无所不包”。
特别是这一次新冠疫情,平常再普通不过的口罩成为了全世界的抢手货,因为面对着全球那么多的国家、庞大的需求量,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提供这么大的供应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无纺布生产国,纺织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中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品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因此,中国在口罩的开始短缺到自给自足,生产恢复的非常快。
无纺布行业是产业用纺织品下属的细分行业。一个口罩看似简单,但需要不少的产业链配合。比如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医卫用材料供应商,年产近百万吨医卫用各种材料,中石化坐拥国内最大规模、数量最多的炼化基地。公司旗下多家炼化企业为口罩等医疗物资提供的原材料总量超过3万吨。可以有力保障全国口罩的生产企业生产。
不光聚丙烯是医疗设备中的原材料,医卫用树脂也是重要的医疗原材料,可以用于医疗的一些设备和包装工具,有了聚丙烯,生产口罩下一步还需要无纺布。比如口罩上纺粘层的纤维直径大概是人类头发丝的1/3,熔喷层M纤维直径则接近头发的1/30。更细的纤维能保证更好的抗菌阻隔性。所有这些都需要产业链的配合。
在产量方面,中国非织造布在行业发展前期呈指数式增长,中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对于许多能够生产口罩的国家而言,2000万是一个天文数字,中国口罩产业链供应全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人才的优势,自全球工业化后产业链不断分工,中国已培养出大量的操作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这些有技术、有素质的劳动力是中国的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之如美国及日本企业打算把生产制造业搬到东南亚的越南孟加拉国等地区,虽然人工成本节省下来了,但是在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工人技能、勤奋吃苦等各个方面,实话实说,很多国家都远远落后于中国,生产上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从战略发展角度,最重要的是会失去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用损失惨重来形容不为过。因此,中国的各种基础性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是无可取代的。
中国41个工业大类都包括哪些行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其他采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中国制造业规模目前在全球已独占鳌头! 其实早在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就超过了惊人的30万亿元,大约为4.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制造业占了很多比例,大约4万亿美元左右,其中规模已经相当于德国、日本制造业规模的总和,一度占全球比重近30%。
中国制造业有多厉害?
在工业产值方面,中国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工业产值,位居全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份额28%以上,据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工业增加值为4.6万亿美元,美国工业增加值为2.97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1倍多,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发动机。
中国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00多种制造业的产量水平,已经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包括空调、冰箱、电脑、手机、汽车、电视等日常用品,更包括了我国的钢铁、水泥产业的规模发展,以上两个产业产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
还有就是中国被全世界誉为“世界基建狂魔”。所谓“基建狂魔”实际上说的是近年来中国创建了一系列大规模基建项目和超级工程,比如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沪苏通大桥、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中国高铁、华龙一号等等。
不仅如此,中国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在与世界同步快速发展,在某些产业已开始发力表现出全球领先的态势;诞生了举世瞩目的华为、无人不知的阿里巴巴、方便快捷的腾讯等世界级的企业,催生了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自动驾驶、智能家电、VR/AR、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
根据世界银行及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钢产量自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比如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只占当年世界钢产量的0.1%。2018年,我国钢产量已超过9亿吨,长期占据全球钢铁半壁江山。中国的铝产量则更加恐怖,中国的铝产量是全世界的一半还多。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前后,中国的空调一度占了全世界的80%、中国产手机一度占到了70%,电冰箱一度占65%、水泥一度占57%,高铁营运里程一度占52%、彩电一度占48%,化纤一度占70%、摩托车一度占50%、纺织品一度占50%、生铁一度占60%,电解铝一度占56%。
中国铁路发展迅猛,,在2000年之后, 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翻了一番. 相当于把1949年之后的铁路重新修了一遍, 其中一多半还是电气化铁路, 连超德国, 印度, 俄国, 一口气成为世界上第二长铁路运营线路的国家。 曾经从16万公里一下子增加到了约23万公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历史上,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时候, 是40万公里. 相当于中国现在运营里程的3倍, 俄罗斯的5倍。
从目前来看,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3.6万公里,雄居世界第一! 排名全球第二的日本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仅为3000多公里。在运输经营上,中国铁路一些主要运输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其中,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指数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铁路是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 运营速度最快的系统,处于世界第一。中国铁路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硬件现代化程度都非常之高,其中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营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小时,法国和日本都是320公里/小时,德国为300公里/小时,俄罗斯与美国分别为250公里/小时和241公里/小时。
根据国铁集团的统计,中国动车组保有量已达3600多组,占世界高速列车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复兴号动车组约690组。中国动车已经形成了以时速350公里、时速250公里为主的动车组系列化产品,覆盖了低温极端环境、高海拔地区、沙漠风沙、不同高温等不同的运营环境及条件,用一句话来说,中国高铁能够适应非常多的极端环境、极端条件,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
特别是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才开始将高速动车组运营目标速度定为350公里及以上,因此,中国成为了全球高铁的领头羊!
中国的高速公路可以说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中国在2000年,高速公路仅有10000公里。中国在这十五年余间,相当于把美国全国的高速公路朝重新修了一遍,还得加上德国全部的高速公路。
中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和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片。
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是1978年的2.5倍,特别是高速铁路里程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覆盖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比例达65%,“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基本贯通,以高速铁路为骨架、以城际铁路为补充的快速客运网络初步建成;广覆盖的公路网建立起来。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77.35万公里,是1978年的5.4倍,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国省干线公路连接了全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农村公路通达99.99%的乡镇和99.98%的建制村。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在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能够克服世界级难题,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
中国基建狂魔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在15年里,中国的发电量一度增长了4倍多. 并在2011年成功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力生产国。
在2018年初,中国拥有在运核电反应堆38座,占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9%。中国继续在新建核电市场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2018年年初,全球59座在建反应堆中,中国有18座。在2017年,中国阳江、福清和田湾核电站新并网的3台机组共增加了3GWe的核电装机容量,数量巨大。
2018年1至8月,38台商运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核能累计发电量为1439.4亿千瓦时。中国目前在建的反应堆有18个,是世界上在建反应堆最多的。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运行超过100个反应堆。若加上中国目前在国外寻求开发的项目,数量则更为庞大,特别是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精彩亮相后,中国有望成为未来的核能超级大国,在2035年前后或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核超级大国。
中国的洋山深水港区到2020年全部建成。预算总投资500多亿元,建成后的集装箱年吞吐量可达到1500万标箱,名列全球各大港区之首。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将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中国的港口集装箱机械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5G的基站数量和用户数都为全球第一。欧洲数字经济智库IDATE的5G专家普耶尔表示,中国5G技术发展比预期的要快,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已建设超过60万个5G基站,终端用户超1.5亿。截至目前,全球总共部署了超80万个5G基站。中国的5G建设进度远超其他国家,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电信5G应用合作领域已经覆盖警务、交通、生态、党建、医疗、车联网、媒体直播、教育、旅游、制造等十大垂直行业。
特别是到了2018年,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制造业还有哪些差距?
虽然如此,中国制造业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可以说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之处。
比如美国制造业的工业门类也非常齐全,其完整度接近了90%,德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工业门类也相对较为完善,但是没有中国这么齐全。
比如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水平较弱,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高端机床方面,中国机床业的两大制造巨头: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已经申请破产重整,全球高端机床已被日本和德国企业牢老把控。
我们看到,日本的机床工业全产业链在全球占据了领先地位,无论是从数控系统、零部件还是数控系统。
在数控系统领域,目前我们的高端数控系统95%依赖于日本和欧洲,日本FANUC公司在中国中高端数控系统中具有巨大影响力;在机床零部件领域,日本在高端机床功能部件具有重要影响力。日本的NSK是全球领先的机床轴承供应商,THK和NSK是领先的机床丝杠和导轨供应商。在整机方面,日本的山崎马扎克、大隈等企业是数控立卧式车床、加工中心等整机产品全球重要的供应商。
在超高精度机床方面。超高精度机床和材料学被称为工业之母,日本和德国及瑞士三分天下,其中日本技术领先,在世界上可以说甩其他国家几条街。世界最高精度机床主轴是日本精工。日本精工将自主设计的极微量油气润滑系统与定预压切换结构相结合。成功实现世界最高dmn值的工作机械(车床加工中心)用主轴。比如美F22战机使用的日本精密机床:比如F22猛禽战机的发动机和kc135加油机都是采用 SNK(新日本工机)的5轴龙镗铣进行超精密加工的。
比如德国的精密机床瓦德里希机床厂是全球最大的高精度重型机床制造商之一,它的产品高质量、高性能、高精度著称全球。尤其是它在全球重型机床行业,它的重型、超重型龙门镗铣床、导轨磨床等产品占有率世界第一等等。
现如今,全球机床常用的主流系统是德国西门子,海德汉,雷士乐等。日本的三菱,发那科等,而我们在工业系统这块几乎是零。主轴高速轴承,旋转轴转子、定子,导轨、丝杠、等等我们都能做,但使用往往靠不住或达不到技术要求,所有,中国的工业之路任重道远。
尤其是在被“掐脖子”芯片领域,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才进入量产阶段,而台积电已投入巨资研发3nm工艺制程,显然而见,差距十分明显。除了高端机床、芯片之外,中国在汽车发动机、汽车核心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大飞机制造、精密仪器等诸多高端制造领域的实力依然处于相对弱势,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制造业与美国对比中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全球仪器销售收入在15亿美元以上的5家厂商中,全部来自美国。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赛默飞世尔、丹纳赫和安捷伦。
在榜单其他厂家中,日本和德国各有6家,英国和瑞士各有3家。中国企业的数量是0。可见,美日欧已垄断全球的仪器行业。
虽然中国制造业规模已非常庞大,并且在2009年装备制造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0年制造业整体规模超过美国,首居全球首位。然而在仪器仪表行业,中国在这一领域依然缺乏领先企业,发达国家在此行业仍然具有绝对控制力。美国知名杂志C&EN在2018年公布的全球仪器公司名单,在前20家公司中,8家是美国公司,7家来自欧洲,5家公司位于日本。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在所有科技领域都全球领先的国家,科技实力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美国最具实力的领域有:软件、芯片、互联网、军工、航天、金融、通讯、教育等,所有,美国领先的科技领域很多。
美国在大部分高科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尤其是硅谷为代表的半导体与互联网、软件,以及航空航天、制药领域。
美国企业惠普、戴尔、IBM在服务器市场排名前三; 路由器市场美国思科位居第一;存储器及硬盘驱动器市场也都是EMC,西部数据分别位居榜首第一。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谷歌的安卓,苹果ios两大系统绝对垄断。
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美国的应用材料研发排名前两位;超声波诊断设备,通用电气世界第一;喷墨打印机领域,惠普强于日本佳能。
医药及生物医药行业在所有行业里门槛是最高的,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里,辉瑞、强生、默克、艾伯维、安进、施贵宝等六家都是美国公司。
半导体加工设备方面,几乎被日本,美国所占领。了解一下intel的最佳供应商便可清楚。蚀刻设备精度最高的是日立。比如东丽,帝人的炭纤维,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世界上最厉害的也是日立,刻画精度达到10000g/mm )。
值得一提是荷兰的光刻机(ASML)光刻机,ASML是全球最顶尖、技术实力最强的光刻机制造厂商,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制造EUV光刻机的厂商。光刻机的制造难度非常之高,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制造,并且光刻机的一般售价就高达约7000万美金,全球最昂贵的EUV光刻机单台售价已超过6.3亿人民币元,一台设备相当于买一架飞机的价格了,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芯片通常需 19 种材料,并且缺一不可,并且大多数材料具备非常高的技术壁垒,半导体材料企业在半导体行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日本企业在硅晶圆、合成半导体晶圆、光罩、光刻胶、药业、靶材料、保护涂膜、引线架、陶瓷板、塑料板、 TAB、 COF、焊线、封装材料等 14 中重要材料方面占有约 50%及以上的份额,日本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全球长期保持绝对优势。 比如日本的信越化学,全球70%半导体硅材料由其提供。中国大资金投资的半导体产业,最终结果让日本半导体设备厂商赚的盆满钵满。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在去年一度达到3.5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美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了2.2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虽然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依然高于日本(1.02万亿美元)和德国(7599亿美元)的总和。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优势在于巨大的规模、工业体系的齐全及庞大,但缺点是高端制造业实力薄弱;美国恰恰相反,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十分发达,在很多领域全球领先,而中低端制造业则早已经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美国制造业在航空航天、半导体、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计算机、军工等领域的水平领先世界,美国的制造业集中在高端领域,制造业利润也非常高。美国拥有133家世界制造业500强企业,而中国不超过100家,比如美国制造业的代表企业有著名的埃森克美孚、通用电气、福特、波音、英特尔、AMD、雷神、德州仪器等。
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及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看到成绩时,也应看到差距,看到差距时,更应该建立自信。虽然中国在高端制造方面暂时落后,但是也应该看到,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仍然被中国的许许多多的大国重器所折服、所惊叹。
中国已经开始了中国制造2025,这个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制造业是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在未来十大领域将会有所作为,在许多领域将会提前超越发达国家。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3.航空航天装备。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7.电力装备。8.农机装备。9.新材料。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提到中国制造2025势必想到德国的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又有不同之处。
1)“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其战略性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而“中国制造2025”在2014年首次被提出时就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其最终战略性目标在于彻底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不利局面,让中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
2)“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两个战略都是为了面对最新的全球竞争,增强工业竞争力。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
3)德国的“工业4.0”是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迈进,中国制造2025是由大向强发转变。因此,“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两个战略定位有很大不同。“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工业4.0“则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德国是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发展,中国则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
需要提醒的是,德国“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还处于“工业2.0”的后期阶段,中国的“工业2.0”还需要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业4.0”要跟上。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基础材料和产业链技术等方面创新及保障仍然不够到位,基础相对薄弱,仍然面临着生产质量问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国必然甩掉大而不强的帽子,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发达国家、制造强国在2025指日可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