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自主可控需求下,近年来,国内半导体以及相关电子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上游设备制造商受益也成长迅速,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龙激光”)正是其中之一。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德龙激光近日已向科创板提交了IPO申请,拟募资4.5亿元用于成熟工艺流程项目建设。
日前,笔者在《【IPO价值观】净利润率低且存货跌价风险高,德龙激光经营困局重重》一文中分析过,德龙激光过去3年的净利润率与可比公司相比无优势。近日笔者继续分析还发现,主攻定制化模式的德龙激光面临失去对零部件要求高度国产化的客户的风险,订单稳定性成疑;另外在研发实力、研发成果上,德龙激光也不占优势。
核心器件国产化率低,订单稳定性成疑
受地缘政治影响,部分企业需要零部件高度国产化的激光设备,这让德龙激光在定制化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大原材料的国产化率。招股说明书显示,赛强机械、铭晨机械、杭州东途、微敏自控等本土企业已进入德龙激光的供应商采购名录,主要提供电气件、机械设计件、机械标准件产品。
德龙激光声称,部分激光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6%。不过,分析中笔者发现,德隆激光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表述非常模糊,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国产化比例,还需要德隆激光进一步透露。尤其是原材料采购额最大的光学件,德龙激光主要采购自恩耐激光、TRUMPF、相干公司、阿帕奇、SCANLAB等国际供应商,并未透露国产供应商。
2018年-2020年,德隆激光对光学件的采购额分别为7,845.25万元、6,162.01万元、11,701.66万元,占总采购比重分别为33.67%、36.73%、44.44%;其中对应报告周期内来自国际供应商的光学件采购额,根据已披露数据分析至少为758.8万元、1320.56万元、4252.54万元,分别占各年度光学件采购额比重至少为9.67%、21.43%、36.34%。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元器件(含激光器)约占激光设备成本的30%-50%。未来如果德隆激光无法进一步降低对光学件国际供应商的依赖度,将面临失去部分要求零部件高度国产化的客户的风险,特别是华为、中电科、中钞研究院等高端客户以及半导体领域客户。
另外,从大环境看,目前德龙激光定制化订单多,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行业进入景气周期,若未来出现技术进步趋缓、宏观经济下滑、政策支持力度下降等不利因素出现,将造成下游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对德龙激光产品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研发无优势,遭遇国内外企业双重竞争
德隆激光的定制化特色,让其部分产品具备一定独特性。德隆激光表示,在激光加工设备及激光器细分领域中,国内上市公司尚无与其核心技术和主要产品完全重叠的企业,按照业务形态、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客户结构等标准,国内企业仅有大族激光、华工科技、海目星等少数企业与其业务具有一定相似性。如在紫外皮秒激光器以及红外、绿光飞秒激光器方面,德隆激光对标公司为美国光谱物理与美国相干公司。
事实上,国内同行不乏优秀的激光技术及产品,如在紫外皮秒激光器领域,大族激光是国内最早具备自主量产紫外激光器的企业,2016年实现难度更大的固体皮秒激光器量产供货;今年5月,大族激光与深圳大学合作研发的超高功率皮秒激光器也成功推出,支持平均功率>100W的355nm紫外激光输出应用。而德隆激光认为国内无高技术含量的竞品,有凸显自身优势之嫌。
同时,即便在中国市场,德龙激光也要面临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激光巨头纷纷进入中国,抢占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已经在部分领域建立了垄断性优势,这些国际企业在技术和资本上均远超国内企业。部分国际激光公司还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利用高薪和灵活的激励制度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作为后发企业,德龙激光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以及人才流失风险。
另外,德龙激光的订单零散,不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市场份额也比较小,此前被国内同行忽视;但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激光企业已经在加速半导体领域设备的研发与出货,如大族激光已打破国际垄断,推出了第三代半导体激光内部改质切割设备;中国长城科技也推出了国内首台半导体激光隐形晶圆切割机等。
当然,德龙激光在某些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定制化能力上,但同时面临本土同行与国际巨头双重竞争压力下,未来如果德龙激光没有足够的研发实力继续支撑,即便在某些领域技术领先,也面临被同行追赶上并超越的风险。
仅以国内可比公司的研发实力进行比较。统计发现,至2020年底,德隆激光现有研发人员127人;而大族激光的研发人员数量为4825人,是德隆激光的38倍;华工科技研发人员数量为1821人,是德隆激光14.34倍,就连海目星的研发人员也要比德隆激光多出225人。
在专利方面,德隆激光合计专利数量为127件,相比大族激光的3811件、华工科技的270件、海目星的309件,德隆激光毫无优势可言。同时在研发投入上,德隆激光的研发投入比重虽然高,但具体数额并不高。以2020年为例,德隆激光的研发投入为4661.45万元,而大族激光为12.87亿元,华工激光为3.3亿元,海目星为1.07亿元,均高于德龙激光的研发投入。
整体来看,未来如果德隆激光无法建立自己的护城河,那么其将面临国际品牌、本土友商冲击并抢占市场的风险。如果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及激光器行业出现新的技术迭代、产品更新速度较快,而德隆激光也未能保持技术优势,也将会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