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白色方块、重1公斤多,两个搭载在不同卫星上,能实现600公里星间数据传输,1秒可传1G数据……眼下,历时一年研发,国内首套立方星终端星间激光通信器,在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出炉”,将于5月9日交付,随卫星发射至太空。
星间激光通信技术是当前国际信息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随着卫星个头越造越小,对通信终端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的器件更小、功耗更低、传输量更大,如此方能满足数据传输需求。威海此次研发的立方星终端星间激光通信器经过多次测试,各项数据稳定,从相关文献和国际学术会议来看,目前尚无其他国家达到这一水平。
“两个巴掌大的激光通信器,要在太空中进行海量图像信息传输,最大的难点在器件可靠性上,要保证所有的精密零件在太空中保持长时间稳定运转。”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研发时,他们依托航天标准,对每项器件做了大量筛选,再通过充分的整机试验、整星试验逐步提升可靠性,最终,历时一年完成研发,在国际上抢先一步。
这也是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今年“出炉”的第一对终端产品,还有2对终端产品正在测试,将于9、10月份陆续交付发射。在细分领域,该系列产品都属于国内首套,其中,“威海壹号”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将完成国内首次对地40G高速传输在轨试验,另一套终端设备计划完成国内首次商业航天卫星搭载远距离星间激光通信试验。
落户两年来,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围绕空间激光通信、海洋舰船激光通信等方面,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先后打造了15项终端产品,涵盖星间、星地、地面点对点、岸对船等多个场景。
技术成果产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过渡期内,该院遇到了资金、人员、场地等方面的瓶颈。为此,威海积极投入资金支持、提供科研用房、构建研发平台,全力护航研究院顺利度过创业“死亡谷”。
“政府帮扶建设了远场等效试验室,不仅满足了我们星空激光通信载荷试验的要求,还可为国内其他高端研发团队提供测试服务,同时帮我们与科技企业搭建了合作桥梁,还联系了人才公寓,解除了科研人员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于思源坦言,技术成果顺利从高校迈向市场,背后少不了政府的推动。
依托完备的科研生态圈,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不断迎来发展新机遇。“接下来还有10个产品需要交付,我们在民用卫星领域争取到了更多市场,会带动相关技术成果向威海汇集,推动威海成为全国激光通信领域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区域。”于思源说。
来源:Hi威海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