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四月,春意盎然,百花齐放。4月18日,中国汽车产业迎来2023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3上海车展)。面对2023年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来自世界各地汽车行业的1000余家企业齐聚申城,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13个场馆,为大众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前沿汽车科技、极致纯粹的汽车文化体验和极具未来感的驾驶乐趣,共同打造了一场重量级的行业盛会。
在这场巅峰盛宴中,有一个现象悄然浮出水面。2023上海车展的参展智能车型中,激光雷达正在成为广大消费者认知中的智能车型,乃至世界汽车产业认知中国智能汽车品牌的“新名片”。
中国智能汽车逆势崛起,激光雷达“上车”成为新潮流
过去几年中,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暴涨等“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实现了逆势爆发。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4万辆,新渗透率高达27.6%。这意味着全国每10辆汽车中,就有近3辆是新能源汽车。
世界领先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科技企业RoboSense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邱纯潮在2023上海车展现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的新能源战略与智能化变革如同一对‘双生子’。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足够让消费者满意时,智能汽车就会是他们接下来追求的新方向。”
本届上海车展出现的激光雷达“上车”热潮印证了他的观点。有媒体在车展开幕前盘点称,2023上海车展共计展出近40款激光雷达车型,其中超过4成出现在中国造车“新势力”聚集的6.1H展馆。整场车展有超过一半的激光雷达车型搭载了RoboSense旗下的M系列激光雷达,这个数据超过了其余激光雷达企业的总和。
邱纯潮表示,2023上海车展有近20款车型搭载RoboSense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M系列亮相,其中有近一半是在本次车展刚刚发布的全新车型。“像一汽红旗的E001、E202,奇瑞星途星纪元ES、ET,小鹏G6,魏牌蓝山,广汽Hyper GT等等。”他介绍道。
激光雷达初具规模效应,中国智能汽车迎来新机遇
激光雷达市场的“火热”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样的,激光雷达行业的规模化效应,也将有效地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近年来,RoboSense凭借领先的产品技术实力、扎实的量产智造实力以及广泛的产业链深度合作,率先建立起行业首屈一指的规模化优势。RoboSense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邱纯潮向央视记者介绍道:“目前为止,RoboSense已累计与20多个客户的50多款车型达成了量产合作。”
从2023上海车展的参展情况及公开资料来看,RoboSense的合作客户囊括了国内大多数头部车企品牌,包括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和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丰田,国内七大集团车企——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一汽集团、吉利集团、长城集团、奇瑞集团,以及全球两大头部造车“新势力” 小鹏汽车与Lucid Motor等。
市场的优势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这正是规模化效应最明显的结果之一。行业专家表示,车载传感器行业往往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目前业内已经有至少两个领域表现出这样的特性。有相关行业报告称,超声波雷达领域中,少数头部企业占据了将近70%的市场份额,而在毫米波雷达领域,这个数字超过了80%。
坚持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智能汽车“新名片”
在2023上海车展,激光雷达几乎已经成为智能驾驶汽车标配的“新名片”。作为守护智能驾驶安全的核心传感器,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升智能驾驶汽车的驾乘体验。
其中,小鹏汽车的XNGP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小鹏汽车于今年3月份发布了搭载2颗RoboSense M系列激光雷达的全新P7i车型,并同期升级了其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某汽车媒体在实际体验后评价称,搭载了RoboSense M系列激光雷达后,无论是面对雨雪等极端天气,还是面对无地图道路,“无论是密集车流的博弈,还是高架与地面道路的衔接,小鹏XNGP的表现非常流畅。”
坚持颠覆式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以RoboSense为代表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领先国际市场的根本原因。RoboSense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邱纯潮总结道:“第一,RoboSense采用了颠覆式的芯片级二维扫描方案,从而降低了体积和成本,为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奠定了基础;第二,RoboSense与中国智能汽车企业深度合作,对产品进行了反复锤炼,是智能汽车得以‘标配’激光雷达的前提;第三,RoboSense全球领先的量产实力,为激光雷达的规模化效应提供了保障。”
尾声:
四月的春光依然和煦,2023年上海车展的盛况仍在继续。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广泛应用,激光雷达成为车企和消费者认知中国智能汽车的“新名片”。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美好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