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光的世纪”。随着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逼近物理极限,光子技术正逐步赋能多个产业,推动其变革。从光通信到光传感,从光纤网络入户到激光飞秒手术,从智能终端到超级计算,光子产业已经涉及通信、芯片、计算、存储、显示等多个重要领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争之域。
5月30日,2023中国(苏州)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大会以“光领万物·赋能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院士、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旨在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加快汇聚光子领域的全球创新资源,形成技术、人才、资本的集群效应,全力打造苏州光子产业高地。上证报记者了解到,这是苏州成功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千亿级产业集群——纳米产业后,又一次举全市之力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谋划形成苏州“东光子、西纳米”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
当天,“苏州光子产业发展路线图建议”发布。预计到2025年,苏州光子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到2035年打造万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全球“芯-器-端”细分产业核心支撑力量。
院士“天团”助阵
把脉光子产业发展方向
“站在光子领域最前沿,把握光子产业发展脉搏。”本次大会汇聚全球院士、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构建起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科研技术共享平台。
会上,纳米光电子、激光光学等前沿领域的院士专家,对世界光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介绍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欧阳钟灿、郑婉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良惠,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常瑞华,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华为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文伟等先后交流发言,对光子产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无论是超级计算机,还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背后的核心架构支撑都是光通信。光纤或者说光子,已经进入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纳米光电子领域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常瑞华说。
常瑞华院士以VCSEL光芯片为例,介绍其在数智时代的前景,“既能作用于光通信,构成数字化基础设施;又是智能化,尤其是智能制造、智能运输、智能交通等必要的组件。特别是在3D传感应用中,基于结构光技术的iH Hawk 100 3D智能传感相机已应用于工业、物流、服务机器人,并已实现量产”。
激光光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对微纳米级别的激光制造展开讲解:“激光加工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是一种先进制造手段,它可以对几乎所有种类的材料实现精细加工。工业上的精密激光目前处在1到10μm的量级,而我们实验室已经将精密激光推向亚微米和纳米级,这些技术会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生产线。”
当前,苏州正依托坚实的科研底座,夯实光子产业先发优势。“我们将依托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新兴合作项目,以及已有的百余所‘大院大所’等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大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进行联合创新,推动光子产业创新加速集聚、融合发展。”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告诉记者。
苏州市拥有光子领域院士7位,集聚顶尖技术人才54名。高新区目前已聚集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浙大苏州工研院、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等超百家“大院大所”,顶尖人才、创新资源要素奔涌集聚,助推协同创新迈向新台阶。
为加快集聚全球光子产业高端资源,进一步推进光子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会上,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长三角业务总部、光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光子产业创新联盟等;3个光子产业创新平台揭牌,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分别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先进测量融合发展中心、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产业联盟、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术研究院。
苏州“向光而行”
规划下一个万亿产业集群
当光子产业成为全球争相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光而行”的苏州如何进行规划,形成光子产业发展“强磁场”?
5月30日,“苏州光子产业发展路线图建议”发布,并清晰勾勒出苏州光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世界级光子创新中心,打造国际一流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全球光子技术原始创新策源地、光子领域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全球光子产业集聚地。
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苏州明确了“三步走”战略,即到2025年,苏州市光子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其中核心产业实现1000亿元,新增光子领域上市企业10家以上。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光子产业集群。到2035年,打造万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全球“芯-器-端”细分产业核心支撑力量。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成为苏州光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太湖光子中心在此设立,光子产业联合会在此揭牌成立,苏州光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落地。光子产业企业数量约250家,苏州光子产业先发优势突出。
此外,围绕战略目标,如何进一步确立光子产业的具体发展方向?苏州给出的答案是紧扣“芯”和“器”做文章。
第一,做强“芯”核心:2025年前,提升大功率激光芯片技术,加大高速光通信、传感探测等芯片开发,加快建设硅光集成等基础工艺平台;2030年前,进一步扩展大功率激光芯片波长范围,加大光电显示、高性能光电一体化芯片等应用,基本建成硅光产品生态,实现光芯片关键环节国际领先;2035年前,推动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光子集成芯片技术成熟,光芯片产业链各环节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第二,加快“器”升级:2025年前,巩固苏州光传输模组优势,推动光电共封装、超高速光引擎布局,推动光能量模组、光信息模组技术升级;2030年前,建立光传输模组技术国际优势,拓展光能量、光信息模组应用,形成国内产业规模优势;2035年前,拓展更多光电集成和硅光应用领域,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端光器件及模组阵地。
补链强链
设立100亿元招商基金撬动万亿产业
据统计,2022年,苏州市光子产业规模达3600亿元,其中核心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在光芯片、光制造、光通信等领域拥有显著优势,初步形成了从光子产生、传输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正成为全球光子产业版图中一座引人瞩目的“高光之城”。
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表示,苏州市把光子列为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重点打造的16个制造业细分优势领域之一,牵头成立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目前正聚焦全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在创新链方面,以“太湖光子中心”为创新载体,链接全球顶尖专家和高校院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技术创新和产业成果转化中心,将其建设为世界级光子创新中心。同时,打造一批光子空间载体“矩阵”,形成一批创新孵化基地、双创平台等光子创新载体“矩阵”。
在产业链方面,则通过“上云用数”提效,加大梯度培育,推动各类企业融通发展,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利用平台“聚力”,依托苏州实验室,争创光子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3+2+N”基础工艺与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衔接,各要素协同互补的集群发展生态圈。
为促进资本赋能,苏州高新区不仅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太湖光子产业投资基金,还发布光子产业专项支持政策“高光20条”,聚焦光芯片、光器件、光子终端设备等核心领域,全力推进“产业+资本”融合倍增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
本次大会现场,24个光子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苏州市及苏州高新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