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营造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激发一批批活力四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茁壮成长。在合肥庐阳经开区中科大校友创新园内,有一家专注于高功率超快固体激光器研发与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创鸿度),2019年该公司总经理束庆邦,通过科大校友圈重返家乡创业,经过四年奋斗,如今,公司估值已经达4.5个亿,成为激光器领域的佼佼者。
束庆邦(左一)给记者介绍激光器
科大校友返乡创业
束庆邦是安徽舒城人,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进入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从事激光武器相关工作。2014年转业后,先后在苏州、西安创业。“前两次创业主攻是软件,但这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还是想做硬件。”2019年,经过一番谋划,决定将目光转向激光器这一硬件产品上。
束庆邦介绍说:“白色家电是合肥制造业的支柱之一,全国白色家电产业大约20%的产能在合肥,可以说它是我国白色家电制造的中心。此外,合肥近年来也向更多高精领域布局,包括京东方、长鑫、蔚来汽车、国轩高科等对高端精密加工需求很大。而激光器这个正好能服务于这样一个精密加工行业,合肥的发展也为其带来巨大的机遇。加上国家鼓励科研人员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制造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以国家科研人员为核心的华创鸿度应运而生。”
“决定回到合肥创业后,场地是个最大的问题。后来科大的校友向我推荐了校友创新园,立马就有人跟我联系对接,后续落地非常顺利。”束庆邦说道。
束庆邦(右一)在生产车间与员工沟通技术问题
把“最快的刀”磨得超快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随着激光技术在工业、医疗、电子、生物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企业对于该技术的创新突破正成为抢占“市场高地”的关键要素。
在华创鸿度的工艺车间内,一块玻璃正被超快固体激光器切割成特定的形状,玻璃内部夹层中不一会儿就显现出精致花纹。“技术人员使用红外皮秒激光器通过振镜加工,最终在玻璃内部完成‘雕花’。”
当前,超高功率激光器有碟片式、多极棒式、板条式3种技术形态,其中碟片式形态已被美国全面垄断,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激光器大多采用多极棒式,但这种方式有使用效率低、能量小的弊端。
束庆邦和他的研发团队对产品不断改造,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历时两年多终于成功研发出板条式的超高增益集成放大技术,达到了激光功率使用效率高、能量大且性能稳定的效果。目前,120瓦皮秒级已通过满功率出光检验并投入量产使用,同时,团队已研制出200瓦皮秒级大功率超快固体激光器。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技术工程化,难以跨越从技术到商品的死亡鸿沟。”华创鸿度的核心创始团队均来自国家科研院所,在激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参与过一些尖端的国家项目,而这些科研积累在走向工业市场后也转化为强大的研发实力。束庆邦表示:“一般激光器企业的研发周期在3年左右,而到公司品牌被市场认可还需要3~5年的时间。我们基于过去在科研院所里做的积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使得产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
以创新“加速度”推动发展
近年来,华创鸿度自主研发的StarLight系列工业级超快固体激光器,凭借平均功率高、单脉冲能量大、能满足精细加工需求等特点,有着巨大市场应用前景;MIR系列中红外激光器通过军用标准测试,能应用于高低温和振动环境等场景,在光电对抗、测距、测风等军事领域有广泛应用。截至目前,企业拥有授权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被评为“2023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束庆邦表示,近年来,华创鸿度公司的研发投入资金以年均60%的增长率递增。在创新的过程中,公司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让产品实现从实验室到用户的无缝衔接。同时不断从一线需求中发现新的技术瓶颈或壁垒,以此为导向制定研发方案,从而推动产品快速迭代,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一切创新成果关键靠人,有了人才就能率先捕捉到科技发展的先机。”为更好地留住人才,束庆邦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奖励资金,鼓励职工开拓创新,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生产人员及销售人员的创新性。目前,公司40%以上员工为研究生学历。
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束庆邦总结为:提高功率和频率,降低脉宽和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束庆邦提到的降低价格,并不是直接降低产品售价,靠低价获得市场,而是指通过优化产品的稳定性、集成度设计等,减少后期维修,从而降低用户使用产品的整体价格。
华创鸿度的亮眼成绩也备受资本青睐,目前已经完成两轮融资,估值达4.5亿元。准备2025年冲击北交所。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文 任逸玮/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