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
夜晚的星辰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我们从没停止过对太空的探索
有这样一群人
她们在科研领域高峰勇攀
她们的飞天梦永不失重
科学梦张力无限
撑起了科学的半边天
让我们看看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女科学家
究竟有多牛!
激光“慧眼”成就“嫦娥”落月
侯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委员、空间激光技术与系统部部长、妇委主任。因为名字中有个“霞”字,加上性格爽朗,自读书起她就被同学们唤作“大侠”。这位长期从事空间激光技术研究的“女侠”,曾参与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北斗专项等多个空间型号工程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打破封锁、实现空间激光技术的自主可控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年轻科研团队。
激光在空间精密测量、超高速信息传输、空间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长期受到国外技术封锁。从2003年始,侯霞作为空间激光器研制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没有借鉴的情况下,自主探索研制出国内首台空间全固态激光器“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激光器”,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获取了月球表面高程信息,该项目获得了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她承担多项军口863、民口863、中科院中的科研装备、国防重大创新基金等重大项目,承担或参与了十多项型号项目的研制工作。先后参与了863“机载海洋测深系统”、嫦娥一期、二期、三期探月系列激光载荷用激光器、风云3、4号系列卫星干涉仪激光器、GF雷达激光器、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激光器、星地激光通信载荷、大气要素探测激光雷达等激光载荷及若干军用激光器研制工作。
在对各类激光器的长期研究基础上,更关注于空间应用环境的特殊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探索性研究。针对空间用激光器的寿命、可靠性进行了机理性研究,从材料选择、器件的设计、装配工艺、研制流程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了诸多原创性的工作积累。在随后参加的多个型号项目的研制工作中,参与制定了若干研制规范。对空间激光器的设计流程、管理流程、工艺流程等的梳理和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摸索,初步获得了一些成果。
兴趣是科研最好的“催化剂”
小时候起,侯霞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看到科幻、科普类书籍时,千方百计也要买下来。从《珊瑚岛上的死光》到《海底世界》,她接触到激光的概念,并知道激光可以用来切割、焊接,甚至探索海底矿物。那时候的侯霞大概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和激光紧密相连。进入上海光机所后,她参与到空间激光器的研制任务中。激光器是空间HTH登陆入口网页 系统中最核心的单机,需要光源重复频率高、脉宽窄、抗震动能力强,并可提供两个方向的激光束,以及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测距能力。
“刚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也不知道做光源有什么用,但我就是喜欢琢磨,慢慢也就沉浸其中了,而在推进过程中,光源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清晰起来。”侯霞说。从自身经历中,侯霞深刻体会到兴趣是科研最好的催化剂,“能够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是难得的机会,虽然过程很难,但只要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就会有所成就”。
空间激光器内部的光学元件需要精确调整后固定——反复修磨、重复组装、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环境下反复测试是“必修课”。侯霞并不会“轻视”这项看似简单又枯燥的工作,每一次测试她都全力以赴,最终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
光学设备对环境十分“敏感”,空间激光器要模拟真空中运行,因为团队缺少真空方面的专家,一次误操作导致元器件报废。侯霞没有沮丧,很快搭好了元器件,并开始认真学习真空系统,“因为任务需要,我们必须接触更多领域”。
“她是我们的定心丸。”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杨燕说,在某次卫星联测时,有一个指标异常,大家都慌了神,侯霞冷静分析说:“这个零部件我们做过很多次试验,肯定不会是大问题,现在关键是按流程检查。”关键时候“顶得住”,是许多人对侯霞的评价。有人问她为什么能坦然面对失败,侯霞说,科研工作启动时简单枯燥的重复训练给了她很大帮助,“这些重复都是有意义的,它让你更熟悉自己的研究工作,即使失败也心里有底,可以迅速从头再来”。
领跑一团火热的科研创新力
长期以来,侯霞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在激光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2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培养了十余名研究生,她带领的研究所妇委创建“尚光嘉俪”妇女之家,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上海市巾帼文明岗4个,连续三年3名女科技工作者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现在的侯霞管理着一支近200人的团队。作为主管,她感受着这支队伍的拼搏和成长,也体会着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压力与困惑。
作为部门负责人,她发挥女性细腻入微的独特优势,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通过情感沟通、组织慰问、团建活动等,切实了解情况,疏解个人压力,让大家凝心聚力,全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确保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科研人员往往要面临高强度的工作,而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水平不同,侯霞很注重按照不同人的特点来“带队伍”,能叫出团队中九成人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工作风格。“我希望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有很好的成长平台,在科研中体现个人价值。”她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科研人,在儿子的评价表上却被打上了“不及格”。当她看到儿子在作文里写道“妈妈说话不算数,答应我回来又不回来”时,心中满是亏欠,但重任在肩,很多时候她不能回家,或者回家睡一觉,第二天一早又要踏上征途。
从嫦娥一号的卫星高度计,到保障嫦娥四号平稳降落月背的测距敏感器激光器、三维成像敏感器光纤激光器,还有随“天宫二号”发射的超高精度空间冷原子钟……侯霞为实现我国空间激光技术的自主可控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和超乎常人的努力,她说未来还要为航天事业付出更多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