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石正加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2024年,黄石新港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提前15个月通过交工验收。
黄石率先在武汉成立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
黄石交通路步行街跨年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熊熊炉火,在这里燃烧了3000年,锻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形成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
黄石锚定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使命任务,以对接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为重点,体量不断壮大,增速持续领先,品质不断提升,发展动能强劲,守牢安全底线。
近3年来,黄石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保持全省前列,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已成势见效。
■ 半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2024年12月20日,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海州大道至百花路段)全线贯通。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项目,是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基础设施,对完善武鄂黄黄区域骨架路网结构、带动沿线城镇及产业组团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2月23日,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收费站已经基本建成,上面已挂上“黄石”两个大字。该项目是武汉都市圈打通断头路重点项目,提前15个月通过交工验收,将于春节前通车。该项目通车后,将成为黄石城区最便捷的高速接入口,也是黄石全面对接武汉和花湖机场,融入武汉都市圈最快捷的通道,将有助于缓解黄石交通压力,增强路网转换能力,有力促进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12月17日,驾虹村大桥首榀预制箱梁成功架设。12月18日,塘塆村1号桥首片箱梁精准落位。近期,鄂州花湖机场高速二期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鄂州花湖机场高速二期预计2025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将使黄石临空经济区与花湖机场实现无缝对接,车程将由1小时缩短至15分钟左右。
黄石全面对接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重大交通工程进展顺利。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工程完工,鄂州花湖机场高速二期加速推进,“横一”S203西塞街办至新港园区段、“纵二”G106铁山至大冶段(替代线)等5个武鄂黄黄快速通道提升项目路基工程全线贯通。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省政府已正式同意采取经营性公路模式建设,26个专题已完成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等18个专题审批备案。武汉至黄石“新城快线”开通,实现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普通公路畅通衔接的现代化路网体系初步形成,实现驾车20分钟到花湖机场、城铁30分钟到武汉。
■ 产业协同水平持续深化
1月8日,湖北联新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该公司平均每天生产2万片触摸屏、盖板及显示模组,大部分产品将流向武汉新城的中高端客户手中。
湖北联新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钧介绍,联新显示的投资方江西联创电子选择将生产、研发团队整体迁移到黄石,就是看中了黄石深度融入了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整的链条,就是为了就近对接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全球三大面板“巨头”。
作为黄石发展的主战场,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瞄准光电子信息产业赛道,以“光”为引聚力打造光电子产业强“芯”,使光电子产业“独树一帜”的优势更加凸显。
目前,黄石开发区·铁山区全面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与武汉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长江存储、烽火通信等龙头企业紧密配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区域大循环。该区200家规上企业中,已有140家规上企业与武汉龙头企业形成配套,占比70%;武汉有近750家供应商为该区企业提供产品及原材料,有近500家企业采购该区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原材料。
锚定“光芯屏端网”万亿级重点产业集群,黄石持续在“板屏芯光端”上发力。在“光”领域,锐科激光、联明电源、众大电子等加速布局光通信和激光产业;在“芯”领域,晶芯半导体、欣益兴电子等发展集成电路上游晶圆及下游封测产业;在“板”领域,拥有沪士电子、超颖电子、欣益兴电子等全球PCB五十强企业3家,广合科技、上达电子等全国电子电路百强企业17家;在“屏”领域,联新显示、赫得纳米等企业补全液晶产业链;在“端”领域,闻泰科技、天玑智谷发展智能终端,带动产业链不断延伸。
■ 武汉科创资源不断汇聚
2024年12月23日,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组织师生约60人到黄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黄石未来科技城后,近30人的硕士研究生团队前往东贝集团和三丰智能,实地参观企业生产一线。部分教授和博士生与黄石哈特贝尔、湖北网安科技、黄石久丰智能等本地企业代表进行座谈,校企双方围绕武大科研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企业技术需求等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探索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
近年来,黄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校地合作,已先后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9个在汉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建成黄石大学科技园,一年来先后走访企业450多次,开展技术对接活动60多场次,高效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通过深化拓展2.0版“科创飞地”,着力推动武汉、上海、深圳离岸科创平台与黄石科技城一体化发展。2024年,通过离岸科创平台招引落地黄石企业16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3名、研发人员140多名。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联合武汉高校院所累计实施合作项目157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9项。其中,迪峰换热器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新型换热器绿色增效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冶特殊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项目获批省“尖刀”工程项目立项。
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先后选派包括武汉专家在内的400多名紧缺高层次人才,为黄石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先后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企业高校行”等产学研专场对接活动80多场次,直接服务1000多家企业,促成150多家企业与高校达成合作项目170多项。
围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推动“链创”协同攻关。2024年前三季度,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97.76亿元,占GDP比重25.23%、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5.9%、居全省第5位。全市建有特钢、有色金属材料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4个,先进电子元器件、高效节能通用设备等国家、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5个,均居全省第2位。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黄石分别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榜第78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87位,排名均较上一年度前进3位,连续3年进入“双百强”,再次实现“双进位”。
■ 城市空间结构逐步优化
“现在再也不用爬楼梯了。”磁湖东路7号楼75岁的住户郑爹爹高兴地说,“加装电梯后,我们上下楼方便多了。”
磁湖东路7号楼建于1996年,是一家银行的家属楼。随着居民年纪增大,大家上下楼变得吃力了。在社区的指导和协调下,2024年年初,7号楼完成了电梯加装。
推进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是解决老龄群体上下楼难题的重要举措。2024年3月1日全国首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黄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正式施行,黄石以电梯立法为契机,积极探索加装电梯工作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区主导、业主主体、各方支持”的建设模式。
“新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0部以上”是2024年“十件实事”之一,截至2024年12月底,已审批870部,审批率107%;已完工822部,完工率101%。
近年来,黄石生成了88个城市更新及危旧房改造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0亿元,形成了城市更新项目梯次推进格局。
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稳步推进,黄石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造新建沿江大道、桂林南路高架桥、大泉路快速化等城区主次干道70余条,大城“骨架”渐次拉开;聚焦城中村改造+文创文旅,成功运作未苏湾、大屋湾等城中村改造项目。街区业态持续升级,以交通路步行街、武汉路、黄冈路为代表的传统商业街区改造升级后,引入商业新兴业态,让老街区重现“烟火气、人情味”,武汉路商业老街改造后,新增市场主体1025户,总量达4397户;黄冈路改造后,“钟楼烟火”获央视点赞;交通路步行街改造后,成为胜阳港商圈核心爆点;冶矿巷改造利用老旧小区底层房屋“住改商”,植入当地特色美食,一举成为“网红街”。城市记忆激发文化活力,投资4.17亿元对百年华新水泥旧址进行系统改造升级后,建成了湖北水泥博物馆,植入文创等新业态后,成功打造成“华新1907文化公园”,吸引近30万人次参观体验,成为“国潮”打卡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三批)》,“黄石市优化城市更新议事协商机制”入选并向全国推广。
在城市更新的同时,黄石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目前,有15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武汉都市圈通办事项已达到1062项,为群众提供异地就医、公积金提取等服务8300余人次。武鄂黄黄四市相互协助开展社保待遇认证、异地协查等业务近3050余件,让“群众来回跑”变为“四地协同办”。持续巩固与武汉高校、大型三甲医院对接合作,共建医联体21个、专科联盟65个。全市14家收费景区纳入武汉都市圈旅游“一卡通”使用范围,打造精品旅游线路8条,黄石正在成为武汉都市圈休闲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 开放能级接连提升
1月6日下午,随着汽笛声响起,“黄石—厦门—非洲”海铁联运首发列车由黄石新港棋盘洲铁路站场驶往厦门港,标志着黄石首次开通的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进入试运行阶段。
此次发运的货物为黄石华新包装有限公司生产的50吨塑料制品,在黄石装车由铁路发往厦门港,随后装船出口至南非。海铁联运具有运量大、速度优、成本低等优势,且稳定性较强,和传统江海联运的水运方式相比,黄石新港至厦门港间的运输时效由过去的10天降至3天,比单一陆海联运的汽运方式节约了综合运输成本。
离新港码头不远的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棋盘洲综保区),每天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跨境电商业务量增长很快,跨境电商监管区内的货物基本上是当天线上销售渠道发来的。”湖北棋盘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现场负责人刘亭昊介绍,货物主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美国、韩国、比利时等国外市场。
棋盘洲综保区自2024年5月常态化开展跨境电商9610出口以来,业务实现了突破式发展,日均出口货值超过500万元人民币,最大单日突破2500万元人民币。目前,通过棋盘洲综保区发往花湖机场的跨境电商货物已突破1万吨,货值超过13亿元。
“棋盘洲综保区现已成为全省唯一常态化开展9610跨境电商业务的综保区,也是目前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最大集货地。”棋盘洲综保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肖潇介绍,在进口方面,棋盘洲综保区已经引入“新港跨境购”和“东楚跨境购”两个黄石本土品牌,持续开展1210跨境电商业务合作。
跨境电商业务迅猛发展,借势出海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目前,棋盘洲综保区已成功引导闻泰科技、大冶特钢、弘盛铜业、振华化学等本地重点企业入区开展业务。其中,闻泰科技通过棋盘洲综保区已实现出口业务超过8000万元,大冶特钢出口业务超过1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制度开放,推进融圈入群,黄石棋盘洲综保区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新港片区建设为契机,以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构建高水平开放的政策体系;抢抓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机遇,“空港联动”激发高水平开放新动能;立足黄石新港口岸作为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和国家一类水运口岸的优势,以高质量供应链体系稳固高水平开放的核心竞争力;全力建强用好综保区,积极争取政策试点,持续推进监管创新,优化新港口岸和综保区之间的“区港联动”流程。
黄石市委、市政府赋予黄石新港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的历史使命。新港港口作为国家级多式联运工程,有力推动了“长江班列”正式开通。伴随着“江海直达”常态运营,新港港口成为长江中游第一个实现2种以上大宗散货的“江海直达港口”。2024年黄石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338.74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成功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通过服务龙头企业开展以链招商,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葡萄串效应”。宝钢作为第一批落户园区的大项目,带动了国胜、邦达泰华、安德富等一批本地物流企业的成长,中恒、西马等企业以宝钢产品为原料进行裁剪、加工,深赛尔则进行宝钢上游原料配套,多项重点项目都已落地。围绕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重点推进6个低碳冶金产业链项目、4个新型建材产业链项目、3个粮食产业链项目、3个港口物流产业链项目,进一步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加快建成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 联防联治生态向好
2024年12月6日,黄石市与鄂州市签订《长江干流(鄂州—黄石)跨境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推进上下游协同共治,将出入境断面水质作为考核依据,坚持奖优罚劣、公平合理、科学规范的原则,建立长江干流(鄂州—黄石)跨境断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协议》有效期为3年,其基本原则是“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以长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为目的,实施长江干流鄂州—黄石段上下游“双向生态补偿协议”,若上游来水水质优于目标要求,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提供资金奖励;上游来水水质劣于目标要求,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提供污染补偿。以黄石港区政府和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为主体,按总磷浓度值每季度开展考核,进行季度补偿资金预算,每年度进行年度补偿资金结算,每年合计补偿金额上限为1000万元。
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黄石市水利和湖泊局牵头组织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地水利、长航公安、海事等部门,联合开展长江干流湖北下游段采砂管理联合执法行动,重点突出集中停靠点、锚地、过驳区、可采区(含航道疏浚、清淤等)、过往运砂船只和码头、造船厂、砂石集并中心、砂场、运砂车辆、视频监控系统及重点河段、交界水域、敏感水域等重点涉砂场所和区域。
坚持生态共保,黄石已与黄冈、鄂州签订长江禁捕跨界水域协同执法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长江鄂赣交界水域禁捕联合执法,长江岸线协同治理、梁子湖水系生态保护、富水流域综合治理、高桥河治理等一批跨区域生态治理项目深入推进。完善大冶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及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机制,联合武汉、鄂州、黄冈常态化开展长江采砂联合执法活动,互认《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
联防联治,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2024年黄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5%,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好成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