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华体会联盟hth

这一行业迅猛崛起,激光雷达市场潜力要爆了

hth官方 来源:老One2025-02-25 我要评论(0 )   

近日,中国林科院资源所激光雷达遥感团队提出一种树冠边缘感知的点云裁剪算法。该算法通过数学形态学运算量化树冠边缘的可能性,在树冠边缘处计算生成切割线,显著提高...

近日,中国林科院资源所激光雷达遥感团队提出一种树冠边缘感知的点云裁剪算法。该算法通过数学形态学运算量化树冠边缘的可能性,在树冠边缘处计算生成切割线,显著提高了切割线附近树冠的完整性。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大范围数据处理。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激光雷达在生态领域的成熟应用,更揭示了其在机器人行业的多维价值:从环境感知到决策闭环,激光雷达正成为智能机器的“视觉中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器人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崛起,逐渐渗透至工业、服务、消费等诸多领域,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机器人技术不断演进的进程中,激光雷达作为关键的传感器技术,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市场潜力也日益凸显。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了可以与人类、环境进行交互的人形机器人、机器狗,以及扫地机器人、工业 AGV/AMR/叉车、物流机器人、酒店/场站服务机器人等等,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在复杂的室内外环境中活动时,通过激光雷达精确感知周遭环境信息以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甚至通过激光雷达实时感知人类的动作、姿态和位置,精确检测人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帮助机器人理解人类的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即时反应。而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光,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周围物体的距离、位置和轮廓信息,构建出高精度的三维环境地图。

宇树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在大街上行走

眼下,激光雷达技术的突破契合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可谓相得益彰!这引得研究机构连呼:来自机器人行业的需求爆发,激光雷达有望迎来大规模应用落地。 

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前景

全球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约428.2万台,较2022年增长10%。而服务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62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730.1亿美元。随着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尤其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根据去年4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2026年将超百亿元,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将为激光雷达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性能将持续提升。例如,更高的分辨率、更远的测距范围、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功耗等。这些性能提升将进一步拓展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边界——高分辨率的激光雷达能够为机器人提供更精确的环境细节信息,使其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更远的测距范围有助于机器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环境感知,适用于户外、大型工业场所等场景;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功耗则更便于激光雷达集成到各种小型化、轻量化的机器人中,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除了现有的应用场景,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还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有待开发。例如,在医疗康复领域,激光雷达可用于辅助康复机器人准确感知患者的身体位置和运动状态,实现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在农业领域,农业机器人借助激光雷达可以识别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以及土壤环境信息,实现精准农业作业;在安防领域,安防机器人利用激光雷达实时监测周围环境,进行周界防范、人员识别等任务。随着机器人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拓展,激光雷达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市场潜力

国金证券的研究点出一个大趋势——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总规模(TAM)预计将达到车载市场的数倍,一场由感知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已悄然展开。

市场潜力是多领域应用带来的市场需求规模。

从市场规模来看,仅以目前放量较快的割草机市场为例,据国金证券分析,假设全球年化出货量约为1500万台,激光雷达预期放量后价格收敛至1500元左右,其TAM空间约为1500万台×1500元= 225亿元。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华西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开始放量增长,潜在激光雷达需求量有望超亿台。此外,工业AGV/AMR、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等众多机器人类型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也不容小觑。综合各领域的需求,机器人激光雷达TAM是一个数倍于车载的市场。

这种规模效应还能够推动成本的降低。随着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大规模生产将降低激光雷达的制造成本,使其价格更具竞争力,进而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例如,一些头部激光雷达厂商通过与机器人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时,成本的降低也将促使更多的机器人企业采用激光雷达技术,推动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 

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可以说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价值已超越单纯的传感器角色,它正在重塑机器的环境认知范式,重构产业成本结构,并催生新的商业生态。

当前,激光雷达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激光雷达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集成度得到显著提升,为机器人应用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同时,激光雷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也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对激光雷达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能够实现更精准的环境感知、决策和控制。

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激光雷达厂商与机器人整机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通过产业协同,各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近几年,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这也为激光雷达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带来了机遇。例如,我国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 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政策的支持将引导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到机器人产业,促进激光雷达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说完机遇说挑战:

尽管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但目前激光雷达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机器人行业的大规模应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价格敏感型的机器人市场,如消费级机器人,高昂的激光雷达成本会增加整机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在应用场景、工作环境和性能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激光雷达的性能也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好的一面是:多应用场景催生差异化需求,成本控制能力决定渗透速度。)。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激光雷达产品在性能适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一些机器人需要在复杂的光照条件下工作,而现有的激光雷达在抗强光干扰、低光照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还有待提高;一些机器人对激光雷达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有严格要求,但目前部分产品在小型化、轻量化和低功耗设计上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此外,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厂商的产品在接口、数据格式、性能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机器人系统的集成和应用带来了困难。例如,在多机器人协作场景中,由于不同机器人搭载的激光雷达数据格式不统一,使得机器人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变得复杂。因此,建立健全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对于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