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对等关税”扰动国际市场,全球贸易格局迎来新一轮震荡。
面对“对等关税”,众多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对相关激光上市公司在美国的销售情况及此次加征关税对于公司在美国的销售增长影响几何进行提问。截至4月10日,已有十余家激光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或公告等形式,对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公司的影响进行公开回应。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激光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对美业务占比较低,整体影响有限。部分公司称,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挑战,将加速新产品研发,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增强产业链议价能力,灵活应对国际环境、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保证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持续竞争力。也有部分公司表示,正密切关注相关关税政策变化并积极应对变化风险。
从回应来看,多家激光公司表示,对美出口业务占比不高,受影响较小。
4月7日,杰普特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直接出口美国的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以下。从目前看来加征关税对公司的直接影响不大。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变化。
锐科激光4月8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业务占比较少,目前暂未受到本轮关税影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4月8日,华工科技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美业务现在和将来主要以光模块为主,目前经营一切正常。光模块产品在美国本土的需求主要由中国及东南亚生产及供应,公司泰国工厂已经实现投产。关于关税承担问题,光模块产品可能获得豁免或主要由客户承担,因此对公司利润影响不大。
帝尔激光4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2022年、2023年,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95%、9.50%,主要出口东南亚、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美国出口占比很小;公司光学器件有部分进口,主要来源于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区,可选供应商较多。目前仅有一款设备的激光源产自美国,其他激光源和光学器件,均来自非美国区域。对于产自美国的激光源,该供应商在非美国地区也有生产工厂。整体而言,关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有限。
此外,光库科技、光智科技、久之洋等多家激光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均表示对公司影响较小,普遍称目前公司产品在美国市场所涉业务占比较小。
4月8日,光库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营收占比相对较低,公司许多美国客户的组装厂在东南亚或者国内。
光智科技4月8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久之洋4月8日晚间披露近期美国关税相关政策对公司的影响称:近年来,公司仅从美国采购少部分元器件,且随着国产化替代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司进口采购金额逐年降低,影响可控;2019年以来,公司销售收入均100%来自于国内市场,未出口至美国。基于此,公司认为,“对等关税”行政令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
另有多家公司的回应显示,公司在多元化市场布局、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方面已早早布局,以应对国际市场波动。
华工科技表示,公司加速推进全球化经营,此次加征关税不影响公司的全球化经营策略,同时公司坚持以创新为经营主轴,落实“新产品,新行业”,推动产品“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定位,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月7日,长光华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激光芯片国产替代的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产业政策,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自主可控,公司作为IDM厂商在应对未知的地缘政治风险中也极具优势,风险可控。公司目前海外业务还占比较少,日前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甚微。相反,中国对来自美国的所有商品包括芯片加征反制关税,对公司有利,一是进口芯片成本更高,二是政治风险带来的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更大,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市场进口替代的决心。
4月9日,炬光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依托全球化的生产运营体系,始终秉持多元市场布局的战略理念,产品由分布于全球各地的生产基地制造,并广泛销往中国、欧洲、日韩、美洲等多个区域。以2024年前三季度已公开披露的数据为例,公司境内收入占比达50%,境外市场中欧洲区域收入占比38%,亚太区域(除中国外)占比6%,美洲区域占比6%。其中,直接由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约1%。基于这一收入结构,本轮美国关税调整对公司造成的直接影响有限且处于可控范围。 此外,从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及流程来看,公司与客户的贸易模式决定了关税的报关及承担主体为客户。这一安排进一步降低了关税调整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潜在影响。
炬光科技表示,公司将积极跟踪国际、国内政策动态走向,与供应商、客户开展积极主动的沟通,对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积极响应。
4月8日,利元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占比不大,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另外,公司在德国、波兰、瑞士、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印度、印尼等国家成立了子/分公司或办事处,拓展建立了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本地化交付、本地化服务”,有效降低关税成本冲击。同时公司通过布局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挖掘智能制造升级需求带来的增长机会。
4月8日,光峰科技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重视海外市场的业务发展,公司2024年度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比仅为约3%,因此,本轮美国关税调整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很小。同时,公司独有的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光源,随着对光源的不断优化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公司一直在持续推进器件国产化进程和上游器件的研发突破,打造激光产业的核心器件,以核心器件的突破驱动下游应用场景的创新,尤其是聚焦于AI技术进步所开拓的更多创新场景,不断提升公司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光峰科技称,目前,针对本轮关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公司积极应对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实时关注政策动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障公司稳定经营。公司将持续推进美国以外国际市场的销售,不断完善多元化市场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及公司抗风险能力,稳步推进公司海外业务发展。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挑战,大部分激光上市公司都表示,他们将通过优化全球布局、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方式,以灵活的策略应对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有个别企业表示,公司已通过多年以来进行的全球化布局及推动供应链自主以抵御外部风险,未来将加强开拓新市场,密切关注环境变化,保证公司稳定发展。
突如其来的关税政策,犹如一只黑天鹅降临,势必会推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若企业选择将新增的税费转嫁到商品价格上,那么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直接受到削弱,进而对订单量和利润率产生不小的冲击。
在此次关税风波中,那些在美国市场营收规模较大且营收占比较高的企业,无疑成为了关税大棒的重击对象。

当关税大棒落下之时,有人看到贸易壁垒的森严,有人却发现了技术革命的裂缝。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常手段阻断技术进步的行为,最终都将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特殊推力。对于激光行业而言,这场始于关税的风暴,或许正酝酿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有行业分析人士称,此次关税政策既是挑战,更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长期来看,或将倒逼技术创新、加速国产替代,并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