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激光晶体

闵乃本院士:晶体世界的拓荒者

星之球激光来源:光明日报2011-12-29我要评论(0)

真正的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10年、20年静下心来,不能急,不能以功利为目的,成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老人的开场白让记者大受触动。在闵乃本看来,做研究是一辈子的事。...

“真正的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10年、20年静下心来,不能急,不能以功利为目的,成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老人的开场白让记者大受触动。在闵乃本看来,做研究是一辈子的事。从1986年开始,闵乃本的课题组经过近20年的漫长征程,建立了准周期超晶格的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并研造出与之相配的介电体超晶格,为激光装置的小型化、集成化提供了可能;课题组研究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项目荣获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但闵乃本的成就不止于此,他成功研制了全固态超晶格红、绿、蓝三基色和白光激光器,使中国彩色激光显示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电子轰击仪……谈及成就,老人只是淡淡一笑。

  一支笔、一本笔记、数份学报,病房里的他依然不忘科研。老人指着学报上的一篇文章,眼神中充满光彩:“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将对未来中国科研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说到这里,老人不胜感慨,“科研设施建设是进行物理研究的重中之重。”

  经闵乃本主持的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实验室用房近20000平方米;拥有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大型仪器50余套,仪器固定资产超过1亿元。国际著名刊物《Nature》还将其誉为“已经接近世界级水平”的研究机构之一。过硬的科研设施带来了精彩的科研成果:实验室逐步建立了介电体超晶格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尤其是准周期光学超晶格中耦合参量过程的发现等一批创新性成果在《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的发表,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了安定的环境,有了完善的设备,却没有精力去搞科研了。”老人脸上掠过一丝遗憾,转而又欣慰地笑了,“为学科培养有用之才是我此生不懈的追求。” 祝世宁、朱永元、王振林、陆延青等师从闵乃本的学生如今都已成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其中祝世宁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闵乃本对中国未来的科研前景信心满满,“如今正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黄金年代’。20年后,中国的各类学术研究至少有三成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为什么是20年?闵乃本娓娓道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两弹一星’是中国科研界最大的成就之一,而当年那批学者是在40年代左右开始做科研。未来20年是出成果的重要时限,到2030年,中国一定能出现一大批国际一流学者,科技也能够引领世界!”

  采访结束时,老人对当代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期许:“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靠真才实学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