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光学设计软件

我国工控行业需加快工控软件技术发展步伐

星之球激光 来源:工控网2012-10-22 我要评论(0 )   

我国 工控 产业链的两头底层的现场仪表和上层的综合 自动化 软件是最薄弱环节。尤其由于缺乏国内统一标准的硬件和基础软件支撑,工控软件被不同技术规范的执行平台所绑...

       我国工控产业链的两头———底层的现场仪表和上层的综合自动化软件是最薄弱环节。尤其由于缺乏国内统一标准的硬件和基础软件支撑,工控软件被不同技术规范的执行平台所绑定,软件产业规模受到极大限制。
  
  近年来,我国工控行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人力成本上升、技术实力偏低等众多因素的刺激下,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在电力、水力、石化、医药、汽车、航天等工业领域都有涉及。2011年,我国工控市场规模是1952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3875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可观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实力差距形成明显的对比,更加让人们看到了国产工控产业的软肋,产品内在品质和技术实力的缺失,工控行业的发展是否真如预测一般,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要打破这样的疑问,最主要的是改变我国工控企业的“内在”,即综合工业控制软件,特别是顶尖技术的掌握,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亟不可待。目前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投入成本使用信息化技术,而大型企业又选择国外工控系统,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道路。
  
  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大而不强,高端技术和市场掌握在国外大型企业手中,这些都是我国工控企业由来已久的问题,长期都落后于国外企业,国产控制系统难以进入重大工程的关键核心主体项目,唯有加速工控软件的技术标准化进程,特别是控制组态和执行环境的标准化,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国产工控软件的技术成熟度和竞争力,进而提升国产工控产品水平,打入中高端市场。
  
  世界工控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已形成少数跨国公司规模生产、瓜分全球市场的寡头垄断局面,如西门子、ABB、Honeywell、三菱、菲尼克斯等都历经市场的洗礼,其工控产品均号称兼具DCS/PLC/FCS功能,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方面已经赢得了市场信誉。
  
  我国工控产业链的两头———底层的现场仪表和上层的综合自动化软件是最薄弱环节。工控企业对用户的工艺特征理解不深刻,经验积累不足,从而制约了顶层集成能力和快速进入细分市场的能力。我国工控厂商技术很多架构在外国的控制技术上,基础硬件几乎全部由外国公司提供,基础软件也依赖进口。他们的业务大多是运用进口硬件与基础软件,针对具体工艺控制的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做集成、做应用软件。国内工控产品供应商得到蓬勃发展,如北京和利时、浙大中控等,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国内主要市场仍被国外公司产品占据,近两年也没有明显改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