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其他

哈工大教授马晶为我国卫星激光通信做出了重要贡献

星之球激光来源:光电论坛2014-09-12我要评论(0)

2012年3月2日,北京,海洋二号卫星在轨交付使用。 对卫星在轨工程遥测数据的判读和分析表明:我国首次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地激光通信星上终端性能优于国...

  2012年3月2日,北京,海洋二号卫星在轨交付使用。

  对卫星在轨工程遥测数据的判读和分析表明:我国首次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地激光通信星上终端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星地激光通信链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承担星地激光通信试验项目的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的马晶、谭立英教授团队。在这项试验中,马晶担任“海洋二号”卫星副总设计师,负责星地激光通信试验系统,谭立英任系统总指挥。

  为了探寻宇宙的奥秘,我们派出一颗又一颗卫星穿梭于茫茫太空。怎样让卫星迅速地给我们传回海量信息?20多年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执著的青年教师马晶与团队开始在中国破解这道世界难题。

  马晶于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了28年。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并坚持进行科研工作。已有超过千余名本科生听过他的课程,在他指导的学生中,已毕业了硕士生28人,博士生9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成为中国航天科研领域的青年骨干。

  1988年,马晶作为访问学者到欧洲核子中心做研究工作,但为了给国家的发展做贡献,1990年,马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几乎百倍的薪酬毅然归国,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卫星光通信的研究工作。由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刚开始的时候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他们只好借了一间潮湿的地下室当实验室,每天都能用去湿机抽出十几升水,经费不足的时候,他甚至用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支持研究,就这样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20余年来,我国卫星光通信从无到有,组成了出色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建立了研究基地,走过了从概念研究到空间试验的漫漫征程。2011年,马晶率领团队进行了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链路试验,创造了多项国际第一,使我国的航天技术跨出了重要一步。

  20余年来,马晶主持和参与有关卫星光通信研究项目30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发明特等奖等奖励十余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国防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近百篇。

  马晶说,“当初我们决定开展卫星光通信技术研究时,曾梦想能够用三十年时间实现空间试验,尽管当时估计有可能我们这一代无法实现这一梦想,但是我们还是甘当拓荒者和铺路石。如今,从1991年到2011年,我们只用了二十年就实现了空间试验的梦想。我们今后的梦想就是建立天地一体化的激光高速信息网络,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为实现这一梦想作无畏的追梦者。”

  星地激光通信试验在轨测试的成功,将对我国原始创新产生重大影响。这次以激光作为载体实现高速率的信息传输将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个项目的难度之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的团队依靠执著的信念、强烈的合作精神和乐观的心态,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一种协同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