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内机器人企业超过4000家
目前国内能量产的服务机器人品牌不超过5、6家
2015年国内服务机器人整体出货量仅有几万台
2015年某机器人标杆公司月出货量约1k/月
2016年4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将机器人业务部门解散
业内人士预计2016出货量大概50万左右。
机器人特别是服务机器人成为新的热点,市场正在快速发酵。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方案商投入到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开发,包括以前从事平板电脑、早教机等方案和产品开发的公司也开始转向机器人市场。调研机构易观智库预计,到2017年国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突破200亿人民币。
但现实太骨感,《智慧产品圈》经过调研发现,2015年国内服务机器人整体出货量仅有几万台,某标杆公司月出货量约1k/月,并且多是样品展示使用,这无疑给当前发展火热的机器人产业当头泼了盆冷水。另外从资本市场上看,出现产业火爆,投资冷淡怪像。
为何服务机器人潜在需求很大,产业很热,可是却出现了投资冷、销量小的僵局?
机器人产业陷入死循环:产业链不完善——产品交互体验差——用户不买单、不起量——配套技术设备不愿跟上
一、产业供应链不完善,关键核心器件和技术缺乏。机器人核心器件和模块包括主控、语音模块、麦克风阵列、摄像头、视觉处理模块、无线连接模块、超声波、红外、陀螺仪、手势识别、环境光、温度等各种传感器、驱动马达、舵机、移动底盘……就主控来说,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机器人而设计的主控,多是在以往平板主控方案基础上重新封装改善稳定性后拿来使用;再如舵机,对于手脚可动机器人是至关重要的部件,可以说是机器人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但是国内做舵机的公司很少,做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像视觉处理、传感器、马达等也多依赖于进口,模块成本高,提升了整体设备成本,这样导致机器人售价较高,消费者不买单。
二、开发难度大,产品迟迟不能上市,能提供全套功能设计的方案商难找。做机器人的公司要么是原来做消费电子的企业,对显示、触控、传感技术较为了解,但对舵机和控制算法一无所知,需要重新整合资源;要么是工控企业出身,对机械的功能和控制了如指掌,但在传感、显示、无线传输整合上需要找寻合作伙伴;最后让前面两类公司都头疼的就是人机交互等软件技术,需要做大量的定制性工作,如语音唤醒和语音合成。
三、包括感知和认知技术上的瓶颈带来的用户体验差。感知技术涉及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环境识别、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等,认知技术包括语义理解、知识表示、联想推理、自主学习等等,这些都是实现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能让机器人更为自然的与人类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理解帮助人类。可是技术上的瓶颈导致用户体验差强人意、难以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单以语音来说,目前机器人语音交互能力还比较弱,对话只限于比较简单、逻辑清晰的字句,还达不到自然顺畅交流的程度,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尽管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相对应其他智能硬件产品来说,以人的形态出现会让消费者有天然的亲切感和高接受度。如何让机器人落地到千家万户,《智慧产品圈》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机器人想被消费者接受,优秀的语音交互是最佳突破口。
人与人最自然的交互是语言的交流,人和机器间最方便的交流是语音的交互。所以语音交互是否够好是机器人能不能够被消费者普遍接受非常重要的一个检验标准。
在解决机器人语音交互难题上,国内领先的语音交互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或许最有发言权。该公司云平台事业部产品经理张良春指出,机器人语音交互体验差表现在说话人离得远听不到、背景噪声大听不清、说话人多不知道听谁的、容易误唤醒,其实解决这种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麦克风阵列和远场拾音技术进行语音前端处理。麦克风阵列是由一定数目的麦克风组成,用来对声场的空间特性进行采样并滤波的系统,它通过声源定位、抑制背景噪声/干扰/混响/回声、信号提取、信号分离等技术解决远场识别中遇到各种难题,是打破语音交互瓶颈的一大利器。为此讯飞也推出了线性二麦、四麦克风阵列、具有360°全平面拾音的环形五麦克风阵列,以及各种阵列软核方案。后续科大讯飞还会推出N+1平面阵列和立体球形阵列的麦克风阵列解决方案来解决各种各样的拾音需求。
当然麦克风阵列只是作为语音交互的硬件入口,要达到理解用户所需、实现自然语音交互离不开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和理解、语音合成等技术的支持,这部分的大量数据计算必然会放到云端进行处理,从而简化硬件端的负载。在云端方面,科大讯飞的做法是:从五年多前就开始构建功能强大的讯飞开放云平台,为机器人提供可迭代优化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声纹识别、人脸识别、语音合成等一站式、全链路的交互解决方案。云端可以说是作为机器人大脑而存在,地位举足轻重。“大脑”会不断成长,同时让机器人也不断成长,它将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了解用户所需所想,越容易被用户喜爱,从而形成用户黏性。
二、在某一细分应用功能上下功夫。
例如早教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为早教机增加语音对话等人工智能和互动内容,为扫地机器人增加自主的路径蔽障算法等,让原本简单的产品变得智能。因为这些市场已经存在,市场教育成本低,而且产品成本也可以做到较低,所以消费者容易接受。目前所有机器人分类中,销量最大的就数扫地机器人了。而技术能力强的公司可以考虑开发机场行李搬运机器人、替身机器人等差异化的商用机器人,此类价格虽高,但面向企业客户,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
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
这是机器人产业需要长期解决的难题,包括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等核心技术和算法的突破。不过人工智能并不是随随便便一家公司就能去开发,需要在这个领域有深厚的积累,例如美国的微软、IBM、谷歌,中国的科大讯飞等。国内要在这块取得突破,就得依靠科大讯飞等公司的不懈努力,使得机器人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其进入千家万户带来可能。当然人工智能不仅仅适用于机器人,还能助力万物互联时代的蓬勃发展,试想一下,家庭中各种设备、汽车等都可以与人们进行自然流畅的语音交互,为人类提供各种贴心服务,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副总经理马汉君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讯飞在去年发布了一个智能硬件量身定制了智能交互方案——AIUI,重新定义了万物互联时代人机语音交互标准,让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都可以像人一样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
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物联网蓬勃兴起
虽然机器人市场还面临种种制约和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机器人进入家庭,为每一个人服务是大势所趋。对于投身于此市场的公司来说,要跨过这一道道技术上的、产业链上的槛并不容易,因此更要把握时机,与有实力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合作,才能在这个市场领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