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半壁江山“。这一上升态势也使得国产工业机器人从上半年的工业经济中脱颖而出,其同比涨幅位居各类工业产品第一,甚至被认为是新兴产业的代表。
2012年,科技部颁发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及针对机器人领域的《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全国多地机器人产业园项目纷纷上马,企业部署工业机器人的热情越发高涨。
但是,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背后却是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带来的“供需两旺”效应的显现。一方面,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减的“必需品”,工业机器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车间;另一方面,旺盛的需求及新经济属性,近年吸引一批工业机器人产业项目争相上马,产能开始步入释放期。
从趋势来看,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步步紧逼”,加之“机器换人”示范效应初显,以及包括资金补贴在内的政策持续鼓励下,现实中还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尝试或扩大工业机器人应用。
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所表现出来的爆发性发展态势,高校、职校等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仍然滞后,尽管一些机器人厂商提供相关培训,却存在品牌针对性过强,推广力度不足、配套设施不足以及培训网点有限等短板,难以达成系统的教学流程,尚不能与全国各地求学者的需要很好地契合,导致众多有志投身机器人行业者求学无门。
深入行业探究,就会发现行业越来越细分,便能发现哪一环节需要机器人及相关设备,这是一个探索市场的过程。每个应用场景都可能滋生新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工业机器人顺应时代发展,行业前景广阔,然而,该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的矛盾正日益凸显。一方面是机器人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汽车加工制造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国外有四大巨头,国内可能产生几百家细分领域的王牌企业,中国企业在本地化服务和成本方面更有优势。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近期在分析上半年经济时也指出,制造业企业广泛引入人工智能,使生产过程更“聪明”、更有效率。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大家需要尊重经验和积累。工业讲究工艺沉淀、历史传承,我们有机会去超越前辈,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李群自动化CEO石金博说。当前,国外先进的机器人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机器人企业则以灵活、迅速吸引众人眼球。在她看来,轻量级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轻工业中对机器人的智能性要求更高,从软件和算法上机器人企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