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逝,我国加速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以解决劳动力问题。并且随着工业制造想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机器换人”成为趋势;综合上述原因,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应该会保持较高增速,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走出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并迅速转为负增长。这一趋势甚至延续至2019年,一季度产量累计同比为-11.70%,最新的4月份数数表现持续走低,产量累计同比为-10.2%。
机器人产量增速为何下滑?
过去几年,“机器换人”立竿见影的效果,促使诸多企业投入改造升级。
2013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之后,至今保持这一地位。同时,在强大的“供需法则”作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1.7%,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72426个(套),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34.3%;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31079个(套),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68.1%;呈现逐年递增、高速增长态势。
然而,这一趋势在2018年迎来转折。2018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9.6%,上半年降为23.9%,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9.3%,全年收于4.6%,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47682个(套),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4.6%;2019年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首次出现负增长为-11.0%。
逐月来看,拐点出现在9月份,当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突然降为-16.4%,随后每月均为负增长。并且,这一下行趋势延续至2019年,今年一季度为-11.7%。
OFweek机器人网编辑根据数据,统计了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的工业机器人月产量数据:
截止到2019年4月,累计生产工业机器人45258台,产量累计增长-10.2%。
虽然这种现象受多重因素影响,但最终均指向一个现实,即需求端发生了变化。行业人士认为,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跌落,与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需求下降有直接关系。
近几年虽然大量制造业转型升级,刺激了工业机器人产能上升,但很多机器认需求方依然持有保守或观望态度,只有那些条件相对较好的才有条件进行改造升级。
突发的负增长也体现在2018年整个国内机器人企业的财务表现上。通过梳理多家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2018年报也发现,营收增速下降几乎是普遍情况,比如埃斯顿2018年营收增长38.01%,上年为58.69%;新时达2018年营收增长3.83%,上年为25.23%;拓斯达2018年营收增长56.73%,上年为76.51%;华中数控更从2017年的21.21%降为2018年的-16.8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