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皮肤/眼科

金砖国家美容医疗器械需求强大皮肤美容成最热点

激光制造商情来源: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2011-10-24我要评论(0)

美容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市场,但发展速度较快。 2009 年,全球美容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为 18 亿美元, 2010 年已接近 20 亿美元。据 FS 预测,到 2016 年...

美容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市场,但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全球美容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为18亿美元,2010年已接近20亿美元。据F&S预测,到2016年,全球美容医疗器械市场将达49亿美元,年增长率高于7%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年里,虽然美国和欧洲经济发展停滞,但全球美容医疗器械市场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西方经济分析师推测,这很可能与包括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以及欧洲国家对美容医疗器械产品的强大需求有关。

在欧美发达国家美容医疗器械市场濒临饱和的情况下,国际医疗器械业界对中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寄予厚望

皮肤美容器械贡献卓著

在美容医疗器械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激光美容器械产品的崛起对全球皮肤美容器械市场的新贡献。激光美容器械如今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皮肤美容、整容术、去除疤痕胎记以及硅胶乳房填充等手术中。这些美容手术对美容医疗器械产品具有极大的社会需求量。

例如,注射微量肉毒素等神经毒素的美容术曾经风靡一时,虽然价格不菲,但做肉毒素美容术的人仍然趋之若鹜。为此,专为注射肉毒素、透明质酸或胶原蛋白等美容药物的特制注射器销量倍增。

全球有三大主要皮肤美容市场——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大市场合计占全球皮肤美容市场的87%。目前,不仅欧洲厂商将激光美容器械作为重点开发产品,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将激光美容器械作为重点发展的医疗器械产品。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以韩国等东亚国家为主的皮肤美容行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与皮肤美容行业有关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也开始驶入快车道。#p#分页标题#e#

此外,在东南亚一些较富裕的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做皮肤美容手术的人数也在快速上升,并因此推动了亚洲皮肤美容手术器械市场的迅速增长。

据了解,小功率激光器是皮肤美容手术最常用的器械类产品,估计近几年来全球每年大约销售上百万台美容手术使用的激光器产品,如二氧化碳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和新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等等。

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激光器产品生产国和市场,不仅能生产工业用激光器,也能生产各种皮肤美容激光器产品,现国内仅医用激光器产品年产量即超过10万台,产品不仅供国内使用,还有部分产品出口。资料显示,中国能生产国际美容业界通用的YAG1064nm)激光皮肤美容机和各种亮肤手术所需的CO2激光机,以及形形色色的半导体激光器等医用/美容手术使用的大小激光器产品。

2010年,中国激光器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元人民币大关。显然,我国与国际民用激光器产品技术的差距在缩小。

五大增长极版图浮现

在欧美发达国家美容医疗器械市场频临饱和点的情况下,国际医疗器械业界已将中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视为美容医疗器械市场的5个新增长热点并寄予厚望。

据国际医疗器械行业专家的预测,虽然2016年美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美容医疗器械市场,但中国和巴西将成为世界美容医疗器械市场上的新增长极,这两国的美容医疗器械市场至2016年将分别达到#p#分页标题#e#7.96亿美元和5.72亿美元;印度则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其美容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将增至2016年的2亿美元左右。东南亚十国大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国外经济分析师仍看好该地区的美容医疗器械市场,认为这一地区的美容医疗器械市场在5年后有望达到2亿美元的销售额。

欧洲作为传统医疗器械一大市场,尽管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但5年后欧洲美容医疗器械市场仍将超过10亿美元。而日本在近年来接连遭受强烈地震、海啸打击及国民经济发展停顿等不利因素,估计该国的美容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在5年后将比现在萎缩2900万美元。

专家还预测,今后5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的美容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各种气体/固体/半导体激光器类美容医疗器械产品,它们是美容医疗器械产品中的中坚组成部分;其次是各种嫩肤术专用的美容器械产品和注射用肉毒素、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等美容药物专用注射器产品、硅胶(乳房充填术)专用注射器、吸脂手术专用抽吸机、光量子发生器等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