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基因”局限
作为早期投资者,深创投最近从武汉滨湖实现了股权退出。之所以退出,深创投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对市场前景和教授们的经营能力均不太认可。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前校办企业,武汉滨湖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种种约束。
这种高校背景的“基因”,在3D打印产业发展的初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提供的技术经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研发的持续,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基因”就开始制约企业发展,使其不能充分适应市场规律。
“因为国内的商业环境,产品价格被拉下来了。”隆源总经理冯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在冯涛看来,没有高校背景的隆源不赚钱的原因比较复杂,这是其主要原因。他表示,隆源在一些公开招标中,经常遇到高校背景的同行,而“他们(报价)总是比我们便宜”。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高校企业很容易获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政策支持,如科研资金、土地使用等,这些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隆源无法获得的。
校办化特色鲜明,给中国3D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还不仅于此。另有业内人士评价中美3D打印产业表现出来的差异:“在美国搞3D,一个项目出来,一定要有经济效益,所以在选题各方面非常谨慎。国内依托于高校形成的公司有一个缺点,很多东西都尝试过,但是没有最后形成一个真正能够商业化、产生效益的结果,最后可能就是做了一台样机,发表一篇文章,得了一个什么奖,然后就停在那里,没有往下走的东西了。”
除了“基因”的原因外,3D打印的材料供给也是阻碍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3D打印耗材有限,多为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树脂等。由于制造精度、复杂性、强度等难以达到较高要求,国内有能力生产3D打印材料的企业并不多,它们主要依赖进口。
此外,使用3D打印机制造商品,其成本要远高于大型企业规模化生产后均摊到每一件商品的成本。而批量生产也比3D打印产品制造速度要快得多。据报道,一个飞机小零件的“3D打印”品,价格高达2万元。
还有制造速度。华中科技大蔡道生教授介绍,如果新研发一个新产品,单件小批量生产,用3D打印肯定比传统开模具生产要快,但如果批量生产,3D打印速度要慢得多。“这和普通打印一样,打印几张纸用打印机很快,但如果印书,到印刷厂做成模板再印,快得多。”
最后是性能。业内人士坦言,由于“3D打印”采用层层叠加工艺,层和层之间的粘结再紧密,也无法和传统模具整体浇铸的零件相媲美;同时,每一层的厚度再薄,也是一层一个坎,外表面仍需打磨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这样的现状表明,3D打印距大规模商用,仍有漫漫路途。
前途可观
过程漫长,但应用前景却很可观。
从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来看,当今3D打印的市场中消费品和电子领域约占20.3%,机动车领域占19.5%,医疗和牙科领域占15.1%。他们预计随着汽车、航空航天、医疗保健等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到2017年可达50亿美元。
其中在医学上的应用最引人注目,因为这方面的材料最难做,费用最高。在实验室测试中,新的骨骼替代打印材料已经被证明可以支持人体骨骼细胞在其中生长,并且其有效性也已经在老鼠和兔子身上得到了验证。未来数年内,打印出的质量更好的骨骼替代品将帮助外科大夫用于临床使用。
3D打印机可以做的事远不只这些。在高级航空业和汽车制造业,3D打印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通过3D打印机,可以用激光烧结直接制造复杂的塑料、金属和合金元件,而不再需要工序麻烦地制作很多不同的元件去组装它。
正因3D打印的广泛应用和前景,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个产业,并积极参与其中。
2012年12月16日,在武汉举行的2012年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学术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近期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组织研究制定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增材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完善增材制造技术规范与标准制订,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策的推动让业界很亢奋,其市场规模预期也在不断刷新,在A股市场3D打印概念股重现井喷行情,纷纷强势涨停。同时,海外市场热度不减。据安信证券近期公布的研报显示,2012年以来,全球两家3D打印机制造巨头,Stratasys股价翻番,3D Systems股价增加了近2倍。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预言,3D打印技术将会是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日益受到热捧的3D打印机或许仍将享受一段时间的风光,但究竟其能否及何时真正改变世界,仍是未知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