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医疗器械

海外医疗器械巨头亚太业务向好

星之球激光来源:中证网2013-09-27我要评论(0)

数据显示,海外医疗器械巨头的亚太地区业务近年来持续向好,亚太业务占全球业务的比重也逐年递增。 强生2012财年报表显示,公司在亚太及非洲区的销售收入为132.42亿美元...

   数据显示,海外医疗器械巨头的亚太地区业务近年来持续向好,亚太业务占全球业务的比重也逐年递增。

   强生2012财年报表显示,公司在亚太及非洲区的销售收入为132.42亿美元,较上财年的125.75亿美元增长了5.3%;2011财年则增长了13.5%。2012财年,亚太及非洲区的业务占强生全球业务比重为19.7%;2011财年,该比重为19.34%;2010财年,该比重为17.99%。

   美敦力2013财年报表显示,公司在亚太区的销售收入为26.04亿美元,较上财年的23.99亿美元增长了8.5%;2011财年增长了15.1%。2013财年,亚太区业务占美敦力全球业务比重为15.7%;2012财年,该比重为14.82%;2011财年,该比重为13.44%。

   史赛克2012财年报表显示,公司在亚太区的销售额为13.36亿美元,较上财年的12.85亿美元增长了4%。2012财年,亚太区业务占史赛克全球业务比重为15.43%;2011财年,该比重为15.47%。

   国泰君安最新研究报告称,医疗器械与药品在终端销售的比重未来数年逐渐升高,但医疗器械不同于药品,每个细分市场容量较小,但却专业壁垒极高,在研发、学术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各领域间有较大跨度,在高值耗材、诊疗设备,诊断试剂等领域,单靠内生性增长,医疗器械企业无法完成快速成长,在全球范围内,美敦力、强生医疗、GE医疗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致力于并购。

   在国内市场,鱼跃医疗(25.00, 1.75, 7.53%)、新华医疗(60.56, 5.15, 9.29%)、和佳股份(23.960, 0.62, 2.66%)市值迅速从10亿到100亿,分析其成长路径,也是基于自身核心资源与产业链的不断的外延式并购整合,目前在IPO暂停背景下,大量医疗器械企业无法上市,也为这些上市公司提供了极佳的并购机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