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跻身全球最大激光加工与应用市场,我们有2200家规模以上激光加工企业,100多万名从业人员,但激光设备的心脏——激光器,却绝大多数依赖进口!”昨日,光博会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主任王又良痛心疾首。
激光器是产生激光束的核心装置,相当于汽车发动机。每生产一台激光机,激光器成本约占一半。光谷激光“三巨头”之一的楚天激光算了笔账:以一台200瓦的精密光纤激光切割机为例,售价几十万元,而购买激光器的开销占去六成,且设备功率越大,激光器就越贵。
湖北日报讯 图为:3D技术打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据透露,在光谷许多激光加工企业,工业激光设备的利润率不足15%,医疗激光设备利润略高,约20%左右。“利润大头基本被美、英、德等发达国家把持,国内激光企业只能赚点制造费。”王又良说。
多家企业表示,因激光器、尤其是光纤激光器技术含量极高,下游整机设备商很难自主研发,往往受制于进口。在以“光”闻名的光谷,激光器成为许多激光加工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江、俄罗斯激光协会主席伊万、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激光部总工程师金冈等多位激光界权威在会上建言,尽管中国激光器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产业要转型,就一定要往高端研发方向走。
今年4月,由美国归来的激光专家闫大鹏团队,在光谷研发出我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中国因此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王又良说,国内激光器价格将因此而大幅降低。光谷激光产业的转型发展,将影响中国激光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