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金属钣金新闻

图文:汉产激光器突破光谷软肋

星之球科技来源:未知2013-11-04我要评论(0)

湖北日报讯 图为:3D技术打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中国已跻身全球最大激光加工与应用市场,我们有2200家规模以上激光加工企业,100多万名从业人员,但激光设备的心脏...

  “中国已跻身全球最大激光加工与应用市场,我们有2200家规模以上激光加工企业,100多万名从业人员,但激光设备的心脏——激光器,却绝大多数依赖进口!”昨日,光博会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主任王又良痛心疾首。

  激光器是产生激光束的核心装置,相当于汽车发动机。每生产一台激光机,激光器成本约占一半。光谷激光“三巨头”之一的楚天激光算了笔账:以一台200瓦的精密光纤激光切割机为例,售价几十万元,而购买激光器的开销占去六成,且设备功率越大,激光器就越贵。

湖北日报讯 图为:3D技术打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据透露,在光谷许多激光加工企业,工业激光设备的利润率不足15%,医疗激光设备利润略高,约20%左右。“利润大头基本被美、英、德等发达国家把持,国内激光企业只能赚点制造费。”王又良说。

  多家企业表示,因激光器、尤其是光纤激光器技术含量极高,下游整机设备商很难自主研发,往往受制于进口。在以“光”闻名的光谷,激光器成为许多激光加工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江、俄罗斯激光协会主席伊万、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激光部总工程师金冈等多位激光界权威在会上建言,尽管中国激光器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产业要转型,就一定要往高端研发方向走。

  今年4月,由美国归来的激光专家闫大鹏团队,在光谷研发出我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中国因此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王又良说,国内激光器价格将因此而大幅降低。光谷激光产业的转型发展,将影响中国激光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