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以领先全国的科技创新活力,激发无数人的“光谷梦”,并让梦想落土生根。
“光谷标准”凸显“创新驱动”高度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这是当今国际产业分工的流行趋势。能否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是衡量企业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尺度,也是实现企业和地区效益最大化的现实途径。
6月,东湖高新区正式启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在激光加工、光纤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提出三四项国际标准提案,建立“光谷标准”,掌握高新产业发展话语权。示范区建设主要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软件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分为启动、实施、验收三个阶段。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很多方面已经具备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光纤光缆、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部分领域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集团主导了3项光纤光缆国际标准的制定,使“光谷标准”所承载的“光谷创新”迅速传播与推广,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光纤光缆获得国内市场占有率60%、国际市场占有率25%的佳绩。
2008年11月3日至7日,华工激光卢飞星副总经理作为中方专家代表被邀请参加了由IEC/TC76(国际电工委员会光辐射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IEC/TC762008年北京年会,并被正式接纳为该委员会成员,是此次新增4名中方成员中的仅有的两名企业界代表之一。
此前,TC76的参加国基本上都是较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因此标准的制定权基本上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中国代表的加入并发挥重要作用标志着这种局面被打破,使标准化组织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这是IEC/TC76会议第一次在中国召开。TC76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激光产品安全,指导制定激光产品安全类标准。中国从2005 年开始参加IEC/TC76组织的会议,但很少有专业人员参会,因此一般在会议上很少发言。而在此次会议中,中方专家人数增加之多,专业水平之高,令外方专家感到十分惊讶。
众多中国激光专家参加的本届年会体现了中国激光行业的进步。卢总会后表示,被邀请参与国际激光产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体现了国际上对中国公司技术实力的认可。将来我们需要在国际激光标准的制定上发挥自己的力量,以推动中国激光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2年,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6项。目前,示范区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00多项;2012年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增长速度超过40%。研制出一批国际领先、国内首创技术和产品,如国内首个互联网业务感知和内容识别国际标准。
不久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
新型研究院:制度释放创新能量
东湖高新区聚集了近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如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代表亚洲光电技术最高水平的国家光电实验室。
然而,由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仍未充分释放能量。如何突破束缚,在鸿沟之上搭建各方联手的平台,成为“光谷人”每天思考的问题。
2009年6月,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湖北省发改委、科技厅以及凯迪控股等成为研究院的理事。
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以“首席科学家+团队+项目+经费+成果+企业”的形式入驻,并实行“遴选、竞争和退出”的运行机制,根据业绩决定去留,享受高新区全面的配套服务。
在这里,研究人员基本来自高校,大学教师身份不变。项目申报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后,选取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入住。研究院免费为其提供试验设备和生产厂房。
“项目成功,教授就成了老总。项目失败,他还可以回校任教。”东湖高新区科技和创新局局长李世庭说,“研究院是试验池,是一门新技术甚至一个好设想由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纽带。”
按照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模式,东湖高新区正在建设新能源研究院、光电子工业研究院等多个新型研究实体,加快设立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光谷分院,承接硅谷产业和人才的转移。
知识产权:中小企业“财富秘籍”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专利越来越成为激发创新活力的可贵科技资源。自2001年以来,东湖高新区的知识产权专利总量已达22000件。最近几年,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专利都以至少40%的速度增长。
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东湖高新区在加快促进知识产权拥有量增加的同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金融的对接,将知识转化为财富。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就是这样一个专利融资与风险控制平台,创新型中小企业可在该平台上实现专利质押融资贷款。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都可以在这里实现展示、交易和融资。
早在2008年,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便联手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东湖分局与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汉口银行、科技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曾凭借一件发明专利,从武汉农商行贷款1亿元,创单件专利质押贷款金额之最。
为提高企业专利申请速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落户光谷。投资12亿元的中心今年已经启动运转,2017年底前,年审查发明专利申请能力将达到11万件,企业不出园区便可享受“上门服务”。
创业人才:光谷的“造梦师”
2008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推出“3551人才计划”,用3年时间,重点围绕光电等5大产业,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为吸引海外人才,东湖高新区设立了人才特区专项资金,每年投入不少于1.5亿元,对引进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对“3551人才计划”入选者给予60万至500万元支持,其中对入选“千人计划”者给予300万元资助。#p#分页标题#e#
作为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光谷拥有60名院士,30万专业技术人员。许多来光谷的创业者坦言:不仅冲着光谷的项目来,更冲着这里的人才来。目前,光谷已经投入人才专项资金6.86亿元,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1500多个、高层次人才4500多名。
科技金融:让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借鉴硅谷等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经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动科技支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的聚集。
来自光谷所在的东湖高新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1家银行在该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13家设立了科技(分)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等创新性融资240多亿元,成为国内科技支行最密集、创新型融资额度最大的高新区。
同时,东湖高新区还引导股权投资发展,培育和引进包括华工创投、联想创投等知名风投机构在内的股权投资及管理机构201家,资本总量18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500亿元。在推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东湖高新区现有上市公司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9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托管企业276家,挂牌企业85家。
东湖高新区透露,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东湖高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工作。为此,希望筹建光谷科技银行,该银行将类似于美国硅谷银行的模式。
创业活力:日均注册科技企业12家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2年出台了“黄金十条”系列新政,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
短短一年内,已有300多项科技成果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转化,平均每个工作日有12家科技类企业在这里注册。
2010年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出台了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办法,开展以商标、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作资入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试点。
目前该区有50多家单位进行试点,股权激励已成为该区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的共识,有效激发了武汉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