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兴产业,国内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着意扶持,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平板显示产业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近年来,大陆投产、在建和拟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发展局面如火如荼,大尺寸液晶面板的自给率不断提升,打破了国外在平板显示产业中端——液晶面板领域的垄断,取得了话语权,但国内平板显示产业要深入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实现液晶面板配套产业本土化还不容乐观,上游设备材料严重制约着国内平板显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游取得突破自给率逐年提高
据DIGITIMESResearch预估,2016年大陆地区大尺寸TFT-LCD面板产能占全球产能比重为21%,中小尺寸TFT-LCD面板产能比重则更高,达到35.7%,整体TFT-LCD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则将由2011年的6.5%迅速增加至2016年的23.7%,与韩国、台湾两地形成三大生产重心。
就大陆大尺寸TFT-LCD产能的发展进行分析,随着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相继建成和投产,到2016年所开出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可满足大陆彩电品牌厂商所需TV面板60%的自给率。届时,大陆6代液晶面板线及以下产能将主要以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为主,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而多条8.5高世代液晶面板线以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为主,以供应电视、显示器等设备所需。
二、上游设备材料领域须充实提高
如果从京东方在北京建5代线算起,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至今已有10年。10年间,我国几乎从零开始,建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TFT-LCD产业。现在我国已建和在建的生产线有21条,包括4条4.5代线、4条5代线、2条5.5代线、3条6代线和8条8.5线,总投资达2000亿元,年生产能力达5000万平方米,产品涵盖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电视机等各类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年产值达到数千亿元。
如此巨大的投资极大地拉动产业链上游的需求,带动基板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滤光片、光学薄膜、触摸屏、背光源等相关原材料、元器件及相关设备等上游产业的发展。据测算,2016年之后,我国TFT-LCD产业每年至少需要液晶材料250吨、1亿平方米基板玻璃(含彩膜用玻璃)、1亿平方米偏光片、5000万平方米彩色滤光片、十几亿平方米光学薄膜、几亿背光源组件以及数以亿计的驱动IC等,其总价值将接近千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本土上游设备材料发展如何呢?目前大部分的配套服务仍靠国外厂商支持,国内上游设备材料的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平板显示产业发展,这些主要关键配套材料,当前还没有一种关键配套材料取得全面突破,并形成能够提供量产产品的企业群体。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会继续扶持新型显示产业。而我国液晶配套产业只有解决好核心技术、规模、发展环境问题,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表示,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中电熊猫等几个龙头企业加起来,大概也只有国外一些知名面板企业规模的几分之一,其核心的问题主要是配套,支撑产业能力不足,滞后于面板产业发展。
在主要关键配套材料方面,如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偏光片、驱动IC等,全球几大供应商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而TFT设备方面,特别是前段产线设备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1、基板玻璃:实际研发尚显不足
基板玻璃作为构成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基本部件,也是我国配套产业环节中的一个“软肋”。尽管该部件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17%,但最为娇贵,运输成本非常高,且其产量直接影响到5代线以上彩色滤光片等零部件的产量。然而我国基板玻璃多依赖进口,实际从事基板玻璃生产的企业也比较少。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包括量产、在建、延期以及拟建的本土化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总计30条。其中4.5G生产线3条,5G、5.5G生产线17条,6G生产线10条。2012年,我国基板玻璃的总供给面积不足1300万平米。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量产,预计在2015年前后基本可以满足我国6G以下面板产线的需求,但我国液晶面板产线未来将以8.5G为主,当前国内的基板玻璃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到2015年大陆将有8条8.5代液晶面板产线实现量产,需要更多8.5代玻璃基板进行配套,而国内本土厂商只能做到6代玻璃基板,还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可见,本土玻璃基板企业与国际巨头间差距很大。目前,北京京东方8.5代线主要由美国康宁公司配套;华星光电8.5代产线由日本旭硝子配套;而在建的苏州三星8.5代产线和广州LGD8.5代产线也大多由康宁、旭硝子等国际巨头配套,本土企业艰难插足。
目前,全球TFT-LCD的玻璃基板供应中有90%以上的份额集中在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板硝子等几大厂商手中。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表示,对我国基板玻璃企业来说,良率、成本、技术、质量和专利五个方面是今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据了解,目前,国内公司中,彩虹、东旭(含中光电)两家为国内基板玻璃的主要供货厂家,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目前,我国玻璃基板产业还处于初建阶段。在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锦看来,当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就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使自己站稳脚跟。否则,已取得的成果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而复失。因此,现阶段我国玻璃基板企业能否适当管控好投资冲动显得尤为重要。
2、液晶材料: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液晶材料虽只占液晶面板成本的约3%,但对液晶面板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液晶显示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由于其用量较少,下游液晶面板厂商对液晶材料的价格敏感性很低。
近两年,随着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液晶材料国产化的政策引导,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材料的国产化开始出现转机。尽管如此,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有限,我国液晶材料产业的总体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与器件产业的发展不相称,更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
以我国TFT液晶产业2012年的销售和使用量为例,基于国内在量产的TFT-LCD产线,2012年国内TFT液晶的需求量按满产约90吨,考虑产品的切换以及稼动率等因素,实际液晶采购量应该在70吨左右。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奎坦言,“但国内两家主要液晶供应商石家庄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货量大概只有6吨左右,只占国内市场的8.5%,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德国Merck、日本的JNC和DIC几家公司所占有。”从对比数据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液晶国产化的比例非常低,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技术瓶颈是国内企业的整体发展力量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另外,国内TFT-LCD生产厂家对使用国产化材料的积极性还不高也是原因之一。#p#分页标题#e#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