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科技界最高奖项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所授予的对象是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以此奖励他们的杰出贡献,催促他们更好地进步。近日,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结果公布,化学激光奠基人张存浩成为201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张存浩
求学路坎坷 学成毅归国
1928年2月23日,张存浩出生于天津的一个书香世家,2岁时母亲就教他认字。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正在天津读小学,母亲龙文瑗不愿自己的儿子接受日本的奴化教育,将只有九岁的张存浩交给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父母带到后方抚养。
张存浩在抗战早期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随姑父姑母辗转于重庆和福建,于1938年考入重庆南开中学学习,1940年转入福建长汀中学。1943年,15岁的张存浩由高二肄业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毕业,1947~1948年在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1948年赴美留学,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化学系,后又转到密西根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从事酸性树酯相中的催化酯化反应研究。1950年8月获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1950年6月,美国入侵朝鲜,从中美关系发展看,他料定美国会很快阻止中国留学生归国,致使他的科学报国梦遭到延误。虽然张存浩的姑母曾坚持要求他在美国念完博士再回国,但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他立即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国外多家单位给予丰厚待遇的工作机会,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
回国之后,张存浩暂居北京。后来,机缘巧合下,张存浩遇到了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的奠基人张大煜先生,张大煜邀请他到大连分所参观。张存浩在大连分所看到了很多当时国际上都是十分精良的先进仪器设备,认为大连分所是做科研的好地方,于是谢绝了北京大学等京区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聘请,于1951年春,只身一人来到大连,开始了他为祖国科学事业做贡献的征程。
解祖国之急 实现报国梦
张存浩初到研究所时被分配到合成燃料研究室工作。当时,中国只在玉门有很小的油田,石油资源十分匮乏,加上西方对新中国进行全面封锁,石油紧缺的形势十分严峻。为解决国家急需,他接受了张大煜所长交下的任务,投身于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张存浩和楼南泉、王善鋆、陶愉生、汪骥等很在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高效氮化熔铁催化剂,建立了流化床水煤气合成油工艺体系,并解决了流化床传热与返混等难题,取得了“小试”和“中试”的成功。这项成果在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世纪50年代末,紧张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地迅速发展前沿技术,张存浩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这一新领域。作为研究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燃烧的负责人之一,他率领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在火箭试车台上做固液型火箭发动机实验,经数千次实验,先后研制出液体氧化剂喷注器等关键部件。
20世纪七十年代,面对国外挑战,激光成为国家战略需要的前沿课题。张存浩回首当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他率领团队开展我国第一个重要的化学激光体系的研究,解决了化学激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超音速化学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文革”期间,成功进行了验证试验,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化学激光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此项成果获1978年国家部委的重大成果二等奖。
为了搞清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张存浩、沙国河等测得了脉冲氟化氢激光支持的气体爆震波的波速,在此基础上,张存浩率领团队转而研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这与国际上开展氧碘化学激光研究基本同步。在张存浩、庄琦、张荣耀等的带领下,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的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张存浩在研制化学激光的同时,十分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存浩领导的团队率先开展了新“泵浦”反应和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以此为基础,作为奠基人之一开创了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
张存浩是“任务带学科”的典范。他在开创我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多项杰出成果的同时,还推动我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等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他用一次次研究成果解了祖国的燃眉之急,也实现了他的科学报国梦。
治学求严谨 倾力育英才
张存浩在他六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做出多项重大贡献,与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勇于开拓创新的献身精神、严谨治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密不可分。张存浩一贯主张开展有利于科学繁荣的学术研讨。据他的学生回忆:“研究室有一次举行学术报告。张老师发表一个意见,我站起来反驳,不同意他的说法,而张老师一点也没有生气。张老师和别的学者有时因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也争得面红耳赤,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学术友谊”。
对于修改学生论文,张存浩从不假手他人,有时甚至会带病修改,从标点、用词到理论引用阐述,他都会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他的学生石文波告诉记者:“谈到张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幸福。”
在参与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思想在取得成果和获得的各种重大奖励时,张存浩总是把最大的功劳归于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和合作者。他的学生解金春博士回忆:“获首届吴健雄物理奖的那篇论文,张先生排我为第一完成人,把自己排在最后。如果换了别人处理这类事,很可能导师把自己排在第一位,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
张存浩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对真正优秀的青年人才,他是发自内心的爱惜。他积极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了他团队中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和学生,如何国钟、沙国河、杨柏龄、朱清时、杨学明等,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何国钟在介绍张存浩时曾说道:“老张对年轻人很关注,很提拔。”
张存浩在我国科技领域奋斗了六十余年中,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现在不顾年事已高,仍然活跃在科学研究的前沿,继续追寻着他那强国富民的科学报国梦。
张存浩院士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他领导的研究团队率先开展了化学激光新体系和新“泵浦”反应的研究;开展了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研究分子激发态光谱和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