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一个大型展会上,记者在深圳企业杰普特的展位前意外地碰到了不少风险投资的来访。“问了一圈,都说激光器杰普特做得好,我们是闻着‘味’来看看有没有投资的可能。”达晨创投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技术和市场最为敏感的风投,这次闻到了什么“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依托落户在杰普特的“深圳市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该公司生产的脉宽可调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已广泛应用到苹果iPad、iPhone的生产上。
杰普特是深圳企业借助创新载体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科技创新委获悉,最近3年,我市新增各类创新载体528家,这一数据超过了前30年总和。截至去年底,我市创新载体总数已经累计达955家。
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三大支点
创新载体是观察深圳“创新活力”的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正变得越来越立体。
在过去三年,深圳的重点实验室数量保持15%的递增速度,新增各级重点实验室93家,相当于深圳前十年所建重点实验室数量的总和。如今,我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63家。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基础研究为引领,产业及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合作,民办官助为特色的创新载体体系。
其中,以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体系,以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组成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成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构成了我市科技创新体系的三大支点。
创新载体覆盖重点产业
在重点实验室,人们可以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改变。记者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的“深圳富媒体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看到,通过挖掘富媒体大数据,可以进行社交网络中的意见挖掘、感情分析;通过分析企业负责人公开的社交网络信息,可以挖掘出其相关的社会关系链;通过对文本相似度的分析,可快速找出有抄袭嫌疑的文章等,这些技术已经开始落地应用。
据了解,我市创新载体已经基本覆盖重点产业与社会民生领域。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已经建成101家,占重点实验室总数的51%;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环保、农业等领域有工程中心22所,占总数的20%。
创新载体成科技成果高产田
越来越多的各类创新载体,吸引了“金孔雀”来深圳。目前,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拥有各类科研人员接近7000人。同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向更多年轻的科研人员打开了科研的大门,目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比均超过50%。
创新载体更是科技成果的高产田。去年,我市共获国家立项项目56个,资助金额70864万元,广东省立项项目3个,资助金额78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7个,863计划3个,973计划3个。
在未来产业领域,依托创新载体,取得不少突破: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已经完成克服重力的高频扑翼飞行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直流动力可控和飞行的研究机构;中科院先进院的“北斗时空服务平台”,基于智能终端的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平台精度为3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