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膨胀,其所面临的后续“回收与再制造”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进行扶持。
2008年,国家发改委开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工作,并选定首批14家再制造企业为试点单位;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再制造产业进行详细阐述,并批准28家再制造企业为试点单位;2010年,我国将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再制造行业列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发布,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为试点,对符合“以旧换再”推广条件的再制造产品,中央财政按照其推广置换价格(再制造产品销售价格扣除旧件回收价格)的一定比例对再制造产品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补贴,原则上不超过5年。
政策的利好为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否接受则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症结。据调查,针对消费者购买汽车领域的再制造产品顾虑,48%的人表示担心质量,32%的人表示比较在意价格,而16%的人则担心服务的问题。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表示,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主要为配套企业及配套授权的再制造企业,再制造的流程、工艺及检测及销售资质都有严格的标准,消费者不必过多的担心。在欧洲人们将使用再制造产品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在中国,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观念根植于消费者中。
除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认知度低外,目前阻碍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的还有另外两个短板:一是汽车及零部件回收率低,二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还未纳入税收范围,部分优惠政策暂时还享受不到。目前,我国报废汽车流失严重,废汽车每年实际回收量仅为汽车保有量的0.5%-1%,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大量应该报废的汽车被转卖到边远地区,对正规回收拆解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此外,企业目前要进入试点单位审核比较困难。
阻碍再制造发展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目前相关人士正在积极筹措推动其进程。中国汽车行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国外的考察交流,以弥补再制造发展初期的经验不足。此外,第三届再制造国际博览会将于12月4-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预计将有超过2000名来自亚太、北美、欧洲及中东地区的全球买家共同参与,这些都将会推动再制造行业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