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D打印产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国内整体发展水平暂低
就应用普及率而言,美国以38%的设备安装量占比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全球制造业产值第一的中国仅列第四。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设备生产国,其整体技术水平和商业化能力位列首位。
2012年中国共售出259台工业级打印机,占全球销量3.3%。工业推广进程发展较慢,原因包括:1)核心零部件工业基础弱,高质量激光器、光学振镜、高精度控制系统依赖进口,而这三个核心部件占成本比例超40%;2)材料研发能力偏弱;3)产业环境中创新、研发较少,对小批量制造的需求也较少;4)国内传统制造成本较低,导致3D打印性价比偏低,替代必要性弱。
但不少企业初具规模,个别细分领域已具竞争力
行业内已涌现一批初具规模的公司,最大的3D打印企业北京太尔时代产值近1亿元,其他集中于1000~3000万的水平。太尔时代的桌面级3D打印设备获得海外市场高度认可,在美国MAKE杂志评选中,击败行业龙头Stratasys和3D Systems公司的产品荣登榜首。北航王华明教授团队则取得国内工业级3D打印领域的标杆成就--实现了全球最大整体结构件制造,且零件性能超过或等同于锻件。这一成果代表着全球范围内的最先进水平,超过美国。
地方政府推动意愿积极,成为近年国内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有助于提升社会关注度,提升普及率,并从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行业成长。但同时也面临如何将资源投向正确的技术方向、政府建立的服务中心是否会与现有企业产生竞争等问题。
上市公司大多处于发展早期,中航重机将受益于尖端技术
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涉足3D打印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资金优势,结合主业进行产业链延伸,通过合作、合资方式吸收外部技术。由于仍处研发早期,或大多从竞争激烈、价值量较低的桌面级设备起步,这些业务对上市公司近期业绩影响有限。值得关注的是与北航王华明教授团队合资的中航重机。
个人3D打印机:竞争异常激烈
过去三年,个人3D打印机市场销量爆发,主要催化剂包括1)FDM的核心专利到期;2)RepRap开源项目迅速推动技术成熟;3)活跃的资本支持加速商业化。但同时,数百家企业被吸引进来,龙头企业也强势介入。开源回归闭源、专利官司出现、价格不断走低,都显示竞争愈发激烈。而只有掌握核心部件、软件算法和构建了专利壁垒的公司才可能做大。
个人3D打印机:而市场容量并不大(预计2018年国内~12亿)
由于我们认为3D打印设备使用偏复杂、价格偏高且网站服务体验优于自己操作,暂假设五年内国内3D打印机并不在家庭普及。基于此,我们大胆尝试测算2018年时的国内市场容量:综合考虑设计行业、教育、科研、其他发烧友的需求,合计总量124万台,10亿美元,年均销量约12亿人民币。即便参考单反相机和钢琴的家庭渗透率情况,未来长期市场也难超30亿/年。因而,对于体量较大的上市公司而言,个人3D打印机市场容量并不大。
我们更看好以设备为终端,通过网络平台提供附加值的商业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