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实现全线贯通,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组织承揽实施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速铁路项目。数据显示,国内企业今年以来获得的海外铁路类订单已超过1000亿元,这一数字有望在下半年继续刷新。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数量相应快速增长,石油资源稀缺、空气质量恶化、交通事故频发等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从单位运量的能源消耗、环境资源的占用、环境质量的保护、运营安全等方面综合分析,发展高速铁路势在必行。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中国铁路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尤其是高速铁路技术领域上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无论从勘探、设计、施工,还是到最终运营,都已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成套的设备,铁路人才储备量高,整体具有很强优势。与此同时,中国在短时期内迅速打造大规模高速铁路网络的经验也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其它国家,中国高铁更拥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这些都构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硬实力。作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和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的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总理工程”。
虽然中国铁路技术尤其是高铁技术在外交场合风光无限,接连获得各国政要青睐。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出访的过程中也高调的“推销”中国高铁,并与多国达成合作意向。但是事实上对于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大家最多的仍是持观望的态度。因为中国的高铁技术至今仍未在海外有实质性的突破,而中国高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要符合客户的标准,让主流客户信服满意才能得以实现。我国高铁“走出去”刚刚起步,成功案例基本在国内,自己的标准并没有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因此,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得获得国际标准的认可。只有适应客户的标准,才能够消除壁垒,克服困难,“走出去”才能顺利推进。所以一直以来,中国企业仍处在焦急的等候高铁大单的尴尬境地。
而随着由中国铁建总承包建设的海外首条高速铁路,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至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实现全线贯通并开始正式投入运行。这不仅打破了中国“走出去”实现零的突破,跻身国际标准行列,也开启了中国高铁海外发展的崭新时代,更增添了“中国制造”的魅力。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除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签订的铁路订单中,城轨、高铁类增速尤其明显,中国高铁已经与二三十个国家达成合作意向。现今数据显示表明,国内企业今年以来获得的海外铁路类订单已超过1000亿元,这一数字有望在下半年继续刷新。这不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为中国高铁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征途里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迎来新一轮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