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了28年。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我的体会是,在教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育人。我们所从事的课堂教学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的培养。
如在讲授“量子力学”课程中,我注意将现代量子力学的进展融合进去,使他们能够掌握这个领域的前沿动态,领会新的思想。讲到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作为科学家的波尔、海森堡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不同政治选择和表现,阐述尽管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无论我们处于何时何处,都不应该忘却祖国和人民。
在课程的讲授中,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注重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的讲授。我经常对学生讲,我讲授 “量子力学”,就是要将你们从不懂讲到懂,然后再从懂讲到不懂。因为“量子力学”本身就是不断深入发展的一门科学,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从不懂到懂,是对知识的理解;从懂再到不懂,是思维的升华。我是一名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我一生的使命。同时,我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把我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祖国的航天事业,更是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和光荣。
在20多年里,我的主要科研工作集中在卫星光通信技术研究方面。1991年我们看到了国外进行卫星光通信研究的资料,感到这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如果开展卫星光通信研究必然会困难重重,但这是国家航天领域将来急需的高精尖技术。经过一番思考,我们毅然决定作先驱者,去开拓这样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于是,一切都从零开始。没有实验室,就向别的课题组借了一间潮湿的地下室;没有实验仪器,就找来一些废旧仪器自己进行修理;没有启动经费,我就将出国期间积攒下来的钱拿出来开展研究。后来,我们不断得到学校领导、相关部委领导的支持,承担了一个又一个卫星光通信研究项目,突破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我国卫星光通信发展路程上竖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2007年开始,我们承担了搭载于海洋二号卫星上的星地激光通信试验任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研制的星地激光通信终端于2011年8月16日随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入轨。2011年10月25日早晨6点,我们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创造了多项国际第一。这是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跨出的重要一步。2013年,“星地激光链路试验”项目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科研的长足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卫星光通信团队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个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过程。从团队创建初期,我们就非常重视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历练学生,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实际的研究工作。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真本领,而且也使他们在解决国家重大急需技术的同时,加强了对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团队这些年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卫星光通信的专门人才,他们已经成为团队和相关研究院所的青年骨干。我们进行星地激光通信链路试验时的现场指挥,就是从硕士开始培养的青年骨干,现在已是博士生导师,并且成为团队的核心骨干成员。卫星光通信团队也逐步成长壮大,在2013年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队”称号。
当初我们决定开展卫星光通信技术研究时,曾梦想能够用30年时间实现空间试验。尽管当时估计有可能我们这一代无法实现这一梦想,但是我们还是甘当拓荒者和铺路石。如今,我们只用了20年就实现了空间试验的梦想。20多年来,我们几乎没休过周末,没有节假日,真的是:“日日奋战夜色里。记不得,月圆月缺,春风又绿。漫漫长路20年,几度风风雨雨。到今朝,连通天地。”“莫谓星地通如许,更星间链路待接续。”我们今后的梦想就是建立天地一体化的激光高速信息网络,实现天地高速互联。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为实现这一梦想作无畏的追梦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