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工信部2015年将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等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产业推进计划。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诸多方面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新常态的特征在工业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
从增长速度看,随着人们对产品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的相对饱和,加之外贸出口需求的放缓,我国工业增速已经从两位数回落到个位数。这种情况从2012年起开始显现,今年更加突出。
工信部预计,2014年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2.8万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2万亿,同比增长20%。
数据显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截至11月底,已提前淘汰钢产能2790万吨、水泥6900万吨、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
工信部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仍以“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为其主要特征,很难期望出口需求高速增长。国内经济受“三期叠加”的影响,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提升,下行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可能进一步暴露。
因此,会议指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突破发展瓶颈、应对经济压力的关键选项。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以推广应用标准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健全融合机制为重要保障,推进两化融合。
专家称,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当前,以“人机一体”“人工智能”“智慧制造”为核心的新一代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正在悄然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近认为,提升我国智能装备产业的竞争力首先应从应用市场入手,搭建更多的开放式应用服务平台应当是理想的选择。通过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打开应用市场,让更多的用户有机会主动去接触机器人技术,从而成为坚实的客户群体。
记者从会上确认,工信部2015年将利用国家新设立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投资方向,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产业推进计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