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订阅
阅读| 订阅
消费电子

国内光纤预制棒产业存问题:技术落后质量不高

来源:电缆网2015-02-13我要评论(0)

  目前国内主流光纤厂商已经具备了制棒能力,但是相对国外领先制棒水平而言,国内厂商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有专家罗列出了目

  目前国内主流光纤厂商已经具备了制棒能力,但是相对国外领先制棒水平而言,国内厂商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有专家罗列出了目前国内光纤预制棒产业主要存在的3个问题:

  第一,工艺、设备技术落后,导致产品质量、合格率及生产能力均不能达到市场化水平;

  第二,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国内厂家原材料成本较国外厂家高;

  第三,国内厂家技术不完整,很多技术还依赖国外厂商。

  中国光纤预制棒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曾经光纤全部依赖进口、只能进行简单的光缆加工,到今天跻身全球光纤光缆制造和需求大国之列,我国的光纤光缆市场在过去的3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线缆市场规模已占到全球的42%,并有5家企业进入了全球线缆十强。同时,我国在光纤预制棒这一核心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未来,随着宽带网络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光纤光缆产业还将继续发展,将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随着光进铜退战略的不断推进,光纤网络的不断延伸,以及在光纤到户和三网融合政策的支持引导下,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急剧增长推动了光纤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也对光纤网络的覆盖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给光纤光缆产业特别是光纤预制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光纤生产企业应抓住机遇,努力提高光纤预制棒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现状

  光纤预制棒是生产光纤光缆的重要基础材料,对光纤光缆产业而言,光纤预制棒的技术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光纤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光纤预制棒,有60%~70%依靠进口,因此,尽快实现光纤预制棒的国产化、规模化,不仅是中国光纤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内光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在我国3G、FTTH、三网合一以及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光纤光缆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光纤通信网络的不断延伸,尤其是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G.657) 由于适合在室内狭窄环境的密集布线,能充分发挥光纤的高带宽、低衰减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光纤接入网络建设的首选光纤。而面对这样的发展局面,光纤预制棒的制造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光纤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发新的光纤预制棒生产技术并迅速提升产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主要的光纤生产企业有几十家,但有能力生产光纤预制棒的企业并不多,长飞、烽火、富通、亨通、中天等公司,或采取中外合资方式,或采取技术引进方式,在光纤预制棒研制和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初步掌握了预制棒的制造技术,批量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生产效率、生产规模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技术方面,国内外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多采用两步法,即先用四种基本光棒生产技术制造芯棒,再在芯棒外采用不同的技术制造外包层或直接套管。国内用于制造光纤预制棒的技术方法主要为四种基本方法及其组合。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并结合自主创新,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棒工艺技术,掌握或初步掌握了制棒技术,实现了国内光纤预制棒产业化生产。但是,我国光纤预制棒的产业规模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打造国产预制棒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任重而道远。

  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机遇

  光纤光缆及预制棒的市场走势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大形势的影响,与整个光纤网络的发展关系密切,但随着光纤网络从骨干网的扩建到接入网、城域网的扩散,以及向用户驻地网的不断延伸,势必促使光纤网络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光纤网络市场必将迅猛发展。

  3G推动市场需求不断上升,3G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通信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物理界限,极大地提升了无线接入能力,带动了光纤网络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各级骨干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较为完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满足各种通信服务的需要,但现有接入网络可共用的部分较少,在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3G产业中增长最快的市场,而用于基础网络建设的光纤光缆也将迎来一个广阔的市场,这对光纤预制棒产业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hth官方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hth官方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
新闻更新 关键字库 产品更新 企业名录 新闻文章 会议展览 站点地图
Baidu
map